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部分面粉制品避谈增白剂更多的食品添加剂仍在热销

2011/3/3 11:06:29 来源:网易

    前天,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称,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也即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也不得生产、销售面粉增白剂。然而据记者调查,不仅市场销售的面粉制品标示不明,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还充斥着我们的一日三餐。

    本报记者 王婧 实习生 陈诗松

    记者调查

    沪售面粉及制品标识很混乱

    记者走访沪上多家超市卖场的面粉专柜发现,目前超市销售的面粉以精制粉、自发粉居多,外包装上“优质进口小麦粉”、“专用小麦粉”、“特质一等小麦粉”等字眼频现,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面粉增白剂成分则未找到。

    也有部分商家通过标注“该产品不含增白剂”吸引消费者,如山东潍坊的风筝牌天然精粉在包装上宣称是“不含增白剂等任何增加剂的面粉”,北京古船富硒饺子粉也在外包装上写明“本品不含增白剂”。然而记者在这两个品牌的自发粉和饺子粉的外包装上,既未看到有“不含增白剂”的字眼,也未看到有标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增白剂成分。

    面粉制品面条的外包装上同样标识不详,顶味牌的金丝蛋面、上海汤面等产品在包装上写有“全程使用净水生产,自然原色,安全健康”的标语,但该品牌的龙须面、香菇炖鸡面等其他产品外包装上并未写含或不含面粉增白剂。

    包装上没有写明是否使用增白剂的面粉和面条,是否被“增白”过?记者就这一问题询问华联吉买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多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均得到“不是很清楚”的回答。工作人员甚至对禁用“面粉增白剂”的新规表示还不知情。

   添加剂制品依然销量很好

    据统计,去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约710万吨,同比增长约11%。截至目前,卫生部门共公布了5批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这些物质作为有害物质列入“黑名单”后,被禁止使用。

    原先被允许使用的面粉增白剂如今被打入了添加剂的“黑名单”,不过,市场上的其他食品添加剂制品依然卖得很好,在宝源路农贸市场的一家调味品专卖店,记者看到,品种繁多的调味料包装上都标明其含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其中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添加剂最多。虽然这个店总面积也不过10来平方米,但店主告诉记者,调味酱的生意不错,日销量在30瓶左右。

    更有网友曝光火锅店是添加剂充斥的“重灾区”,网友“阿咪咪”自曝是经营卤味店的老板,她在一曝光熟食品行业内幕的帖子里写道:“有了火锅飘香剂,谁还愿意用天然的香料呢?”“有了火锅增香剂,就算是最差的辣椒也没有人工合成的香精便宜。”“有了火锅红,终于知道店里的火锅汤为什么那么红了。”“有了麻油精,再也不靠鼻子来判断麻油的优劣了!”……

    采访中,上海申城食品添加剂香精超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店销售的“火锅红”、“大骨高汤”、“鲜香宝”、“辣椒精”添加剂是火锅店和麻辣烫小店汤底的必备材料。据店主介绍,“火锅红”能让“红锅”看上去色泽鲜艳,“鲜香宝”能调鲜,相当于加入了鸡精,而“大骨高汤”的主要成分是骨头和骨髓提取物,能让汤底尝起来有肉味。“一般开店来买添加剂的,‘大骨高汤’是百分之百要买的。按产品上的建议添加量加入熬好的汤,汤料尝起来会鲜很多。”工作人员沈小姐说。

    专家说法

    添加剂被运用得太滥太多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这些添加剂虽然被法律允许,但同济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钱君律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长期、大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是有负面影响的。

    “国家法律允许某添加剂在某食品中运用,但也存在一个量的问题。”钱君律表示,某个食品中某项添加剂如果不超标,对人体可能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商家在操作时不讲诚信,过量添加,则会危害健康,何况现在添加剂被运用得太多太滥,老百姓每天要吃下大量添加剂,累计起来的影响则不容忽视。“一天三餐都在外吃,要吃进几百种添加剂。”钱君律建议市民,为了自身健康,还是多在家吃自己煮的“无添加”菜肴为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