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种一亩水稻,粮农只得200多元收入

2011/3/8 9:51:22 来源:网易

    “粮价高了,势必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上涨;粮价低了,粮农没有种粮积极性,会影响粮食供给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期间,三农问题中的“粮价”再次牵动了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的心。

    不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就将面临挑战

    “压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粮农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关切地说,现在社会普遍认为,粮食价格是整个社会物价的基础,粮价一旦上涨势必带动物价的整体上涨,因此千方百计地控制甚至是压低粮价。

    “种植一亩水稻,加上国家的种粮补助,粮农的纯收入只得200多元,这还没算上粮农自己付出的劳动力成本。”王云龙说,这样的投入产出,如何能调动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

    王云龙介绍,在“十一五”时期,我国产粮地区并未出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粮食供给基本维持平衡,但“这种平衡相当脆弱”。如果在“十二五”时期,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就将面临严峻挑战。

    “必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王云龙坚定地说。

    打压粮价炒作,但应保留上涨合理因素

    “光靠种粮,农民是不可能生活得很愉快的。”王云龙说,当前我国农村每户家庭平均的农业经济收入,占整个家庭总收入的50%不到,大部分收入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挣得。

    王云龙建议,应该充分运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让粮价回到一个更为合理的价格,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这就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王云龙说。

    “对恶意炒作粮价的行为,应该坚决打压,但应该保留上涨的合理因素。”王云龙认为,另一方面,提高对城市贫困人群的补助,减少贫困人群因粮价上涨带来的生活负担。

    应建机制给粮食科学定价

    “没有利润,就没有资金流入,也没有人愿意去干。”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科院院长唐洪军说,粮价过低,充分说明一个覆盖全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亟待建立。

    唐洪军说,物价上涨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将物价上涨的“祸因”,全部归结于粮价上涨,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他认为,建立机制来给粮食科学定价,势在必行,“至少,也要维持最简单的粮食再生产过程。”

    唐洪军说,除此之外,粮食生产的补偿机制也需要配套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还应该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除了让农民得实惠,还应该让农民建立起种粮的信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