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挖掘粮食增产的潜力

2011/3/15 9:25:16 来源:新浪网

    经济日报有关粮食“七连增”的系列述评及报道,深化了对粮食生产成绩、经验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的认识,使读者提高了对我国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更加有利于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结合报道,笔者谈点感想。

  政府在推进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加大对农业的补贴范围、力度,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还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论是组织领导农民防灾减灾,还是应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剧烈波动,都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得力措施。因此,落实地方政府粮食生产责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产粮大县的奖励措施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是粮食增产的不竭源泉。要改变主要单纯依靠增加化肥农药人力投入和扩大种植面积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机械化、劳动者素质提高、规范化管理在发展粮食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经济日报介绍的山东、黑龙江、河南、陕西等省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推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这根弦应时刻绷紧。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了“七连增”,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经济日报将“必须把粮食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作为粮食产量“七连增”的第一条启示,可谓用意深刻。

  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在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上下功夫。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查漏补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是要着力提升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要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对农民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要普及推广粮食生产安全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粮食产品的安全性。要积极借鉴工业生产的成功经验,促进粮食生产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精心打造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粮食品牌,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拉长农产品(17.69,0.00,0.00%)产业链条,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拓广阔空间。同时也为打造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产品品牌提供机遇。

  三是要妥善应对城镇化、工业化对粮食生产现代化提出的新挑战。经济日报介绍的湖北力保基本农田面积的做法,在当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须改变个别地方过于追求城镇化、工业化,而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观念和做法。

  四是要统筹兼顾种粮农民切身利益与消费者承受能力。要在平抑粮价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