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十八道检验”管不了一头猪?

2011/3/20 7:56: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发现,针对“瘦肉精”的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但实际上隐患重重。

  双汇深陷“瘦肉精”丑闻

  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济源双汇公司这家目前处于风暴眼中的企业已于16日停产整顿。

  针对双汇“瘦肉精”事件,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多条应急处置措施,以严防“瘦肉精”猪肉及猪肉制成品流入市场。

  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通报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已对此前遭媒体曝光、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饲养场(户)逐一进行了核查登记。这些饲养场(户)共有存栏生猪1512头,检测出含有“瘦肉精”呈阳性的52头生猪,已无害化销毁32头。其他已全部封存,适时再进行集中销毁。

  据了解,济源双汇公司已于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

  “完备”监管体系缘何“掉链子”?

  昔日头顶光环的明星企业,为何转眼即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记者调查发现,在双汇集团态度暧昧的声明背后,隐藏着看似完备实则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十八道检验”一事,双汇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程序确实都有,但只是就企业内部加工环节而言。而据记者调查了解,恰恰是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以“抽查”取代“普查”,才导致了有害猪畅通无阻。

  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

  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承认,尽管上述链条看似完备,但是监管仍然存在漏洞。据他介绍,针对“瘦肉精”问题,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外地流入本地的生猪,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并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依靠企业自检。

  前来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6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瘦肉精”掀翻28涉案人

  深圳特区报讯 受“瘦肉精”猪肉事件影响,河南官方19日称已经控制32名涉案嫌疑人员,其中28人受到处罚:开除公职6人,免职9人,停职11人,警告2人。其中包括孟州、沁阳、温县三县(市)畜牧局局长也被问责。与此同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监察、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瘦肉精”问题。

  身陷“瘦肉精”漩涡的双汇集团同样也作了回应,先后两次发表声明,向公众致歉、责令济源双汇停产、免去4名济源双汇高管职务、责令济源双汇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等一系列举动。而双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仍处于“停牌”状态。(宗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