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先抬价再减价 超市促销涉嫌欺诈

2011/4/7 9:06:29 来源:天津网

    “原价”与“现价”的巨大落差,是超市引诱消费者购买的一个惯用手法。如果“原价”根本就不是广告单上的那样,您是不是还有购买欲呢?日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人人乐超市”小海地店就搞起了这样的“文字游戏”。

  “广告单上声称的降价幅度很大,但上面标注的根本就不是原先的真实售价。”日前,家住河西区的马先生对记者说。3月29日,他在人人乐超市小海地店购买了900克装雀巢中老年奶粉、500毫升装绵竹52度大曲、308克装恰恰香瓜子等商品。当时超市就这三种产品分别收取了“奶粉每桶77.3元,白酒每瓶5.5元,瓜子每袋7.5元。” 回到家中,马先生发现超市印发的DM宣传单上显示从3月30日开始到4月12日,超市搞促销。单子上印的奶粉原价79元,会员立减5元;白酒原价7.9元,会员立减3元;洽洽香瓜子原价8.5元,会员立减1元。看到这里,马先生蒙了。刚刚购买的这些商品,售价根本不是像单子上宣称的那样。3月31日,马先生再次来到该超市购买了这几种产品,售价确实按照宣传单上降了价,但看到上面醒目的“原价”,心里还是不舒服。

  昨天下午,超市客服中心李经理介绍说,马先生之所以在3月29日购买的这些商品价格较低,是因为那时搞了其它的促销活动,恰好在29日结束。从3月30日开始,他们已将零售价调回了原价,这次促销只针对会员。一般顾客只能享受原价。

  昨天傍晚,记者在该超市发现,会员卡可以免费办理。没有会员卡的顾客,也可以在收银台找别人借,轻松享受“会员优惠”。


  物价局:第一次遇到 将展开调查

  “这种情况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河西区物价局举报受理中心人员介绍说。在此前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过一些超市的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明明宣称降价,而在实际结账时依旧按照高价收费;二是在标签上标注打折,而在实际结账时又宣称标签上已经是打完折的价格,以此来混淆视听。但像这种确实履行降价承诺,但价格只针对所谓会员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们将对该超市展开进一步调查。

  相关部门:涉嫌价格欺诈 小心文字游戏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介绍说,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6月执行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的解释意见中就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活动前就已经以低价购买过该商品,那么,商家再以高价来促销,同样会涉嫌价格欺诈行为。

  工商部门也提醒说,一些超市的会员其实只是一个形式,众多到该超市购物的消费者都是其“会员”。那么。消费者看到这些促销活动上的“原价”时就要理性,不要被商家玩弄的“文字游戏”迷惑,要理性购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