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无底价 双汇损失百亿又如何?

2011/4/8 16:41:2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央视315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一时间,市场哗然。作为业内世界第三、亚洲和国内第一的双汇集团深陷食品安全丑闻。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更多的细节、内幕被媒体逐渐揭露。

  然而,面对这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并没有看到双汇处理问题的诚意,连3月31日的双汇万人大会也广遭媒体的批评与指责。广州日报这样评论:三鹿的“前车之鉴”不远,双汇的“后车之覆”反倒来得如此之快。双汇若还不好好反思,汲取刻骨铭心的教训,就真有可能被“瘦肉精”事件击倒。然而,从双汇反思会透出的信息来看,还带有不小的“代人受过”怨气,甚至带有明显的“反击”味道。这样的反思会把方向弄反了,让人为之焦虑(4月2日《广州日报》,作者:张永琪)。

  我们再来看看双汇董事长万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的回答,“万隆认为,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该分公司已经按有关标准进行了抽检”。

  然而,查阅央视的暗访调查,可以看到并非如无万隆所说。《央视315特别行动: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公司》中有这样的报道,记者采访了一位济源双汇收购生猪的业务主管宋洪亮,从记者的采访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济源双汇的业务主管人员明明知道自己收购的是含“瘦肉精”的猪,而且为了应付所谓的检测,双汇的业务主管人员还教授养猪户怎么样应对,即“加精’的,要停喂一周。”央视节目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宋洪亮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这种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难道双汇的董事长万隆在“瘦肉精”事件事发后连央视的报道都没有去看看吗?如果没有看过那确实“情有可原”,那说明“日理万机”的万隆是在事发后连事情都没有调查了解清楚的情况下“乱说”。企业本身的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漏洞却被万隆一句“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来作为借口,如此的企业掌门人,还怎么让消费者再来信任双汇这个企业呢?从央视的采访调查不难看出,“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公司的一种途径就是双汇员工与猪贩内外勾结,相互配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就不得而知了。

  而近日,从来自国内各媒体的报道来看,很多媒体提到双汇董事长万隆称,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3月31日,影响销售额15亿元,“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损失或超百亿。从双汇的推责到双汇来公开计算自己可能遭受的损失,我们并没有看到双汇有多少对消费者的关心,几句道歉就行了吗?事情发生了立刻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封堵漏洞这是企业理所应当做的,但这并不能转移双汇“瘦肉精”事件给消费者已经造成的伤害,孰不知那些已经销售的含“瘦肉精”的猪肉产品已经被多少消费者食用。从央视报道来看,济源双汇收购含“瘦肉精”的生猪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了,难以想象食用过含有瘦肉精的消费者数量有多庞大,那么对于那些食用过“瘦肉精”产品的消费者会造成哪些潜在的健康危害呢?对于这些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万隆怎么不给公众一个说法呢?难道要靠自己计算损失来博得大家的同情吗?食品安全岂能用多少钱来标价?即便是双汇真的损失百亿又如何?如果双汇不能解决自己的食品安全问题,倒掉一个双汇又有何惋惜呢?(任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