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硫磺熏药材!谁让救命药变成了慢性毒药?

2011/4/11 9:11:55 来源:健康报网

 全国有名的黄芪和白条党参产地甘肃陇西县药农用硫磺熏蒸药材最近被央视曝光,“救命药变成慢性毒药”,有媒体如此描述药农和药贩子的利欲熏心。药农和中间商因为用硫磺熏蒸过的中药材更易长期保存,免于返潮、虫蛀,能减少风险,而且增加了卖相的药材更容易卖出高价,便完全视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于不顾的做法固然可恶,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以硫磺熏蒸药材的做法其实“古已有之”,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中草药生产的工序之一,用硫磺熏制的药材不仅存储时间延长,还有助于保持药效的稳定。我们的邻国日本与韩国一直都在采用这种方法加工中草药。

  关键的问题在于量。日韩两国虽然允许药材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硫的存在,但对药材的二氧化硫含量都有极为精确的规定,2007年韩国发布的《关于草药中二氧化硫残留物的规范和测试方法》修正案中就规定72种草药中二氧化硫最高限量为30毫克/千克,并严格依此标准执行。

  而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然从2004年开始就对“中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明令禁止,这纸“禁令”却始终没能执行到位,相反,却“默认”硫磺熏蒸法在行业中由“明规则”转为了“潜规则”,并且从未出台任何量化标准,对药材的含硫量设定上限,甚至当暗访的记者想要测试带回的药材切片中到底有没有硫化物,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提供相关检测技术的单位或部门。

  正是在这个没有硬性测定含硫量的政策空间里,药农和药贩子才敢过度使用硫磺熏制药材,以求利益的最大化。当缺乏诚信的市场遭遇不给力的监管,消费者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但是细想一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要不是我们总喜欢光洁、整齐的药材卖相,造成“以貌取药”的市场导向,药农、药商是否也会这么热衷于给药材“美容”呢?

  ●孔瑶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