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馒头市场存监管空白 市民购买全凭看长相

2011/4/14 9:10:31 来源:青岛新闻网

青岛馒头市场存监管空白

 

青岛馒头市场存监管空白

  上海“染色馒头”被媒体曝光后,馒头质量成为众多青岛市民关心谈论的焦点,面对超市、农贸市场自己加工的馒头,许多市民担心它们的质量由谁来保证?记者随后联系了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工商等职能部门后发现,自制馒头之前的监督环节始终处于真空状态,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负责其质量检测等管理工作。

  记者探访

  超市坚称:馒头都是“当日货”

  记者调查发现,岛城超市销售的馒头多数都是超市自己加工,超市工作人员都表示销售的馒头是当天生产的。记者在洛阳路一家超市看到,面食柜台里的馒头都装在透明的塑料袋中,袋子上贴着带有超市面食的标签。一名戴着口罩、防尘帽的工作人员正在柜台中间的蒸气锅前擦拭笼屉,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面食加工间就在柜台中间,是明厨操作,面食加工的每个环节,消费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卫生状况和面粉用料都非常严格。

  记者随后走访人民路一家超市时发现,这里的面食专柜上也挂着“本柜面食当日制作”的招牌。“我们的馒头里没有任何添加剂。”一名正在加工面食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使用的面粉都是知名厂家生产的面粉,面粉里不会含增白剂,工作人员加工制作时也不会添加任何色素,有些馒头发黄是因为添加了南瓜或玉米粉。

  台东一超市面食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市里的馒头基本都是当天制作当天销售,由于每天销售数量比较固定,他们在加工馒头时采取宁欠勿多的原则,如果下午五六点钟仍有馒头没卖完,超市就会打折促销,再有剩下的就会列入损耗,随同烂掉的果蔬等物品一同销毁。

  农贸市场:

  保质3天“靠经验”

  “我们在这里卖流亭馒头已经两三年了,送来的馒头可以卖两三天。”记者在商城路农贸市场看到,一个馒头摊主正在销售方便袋包装的馒头。摊主告诉记者,摊位上的馒头都是流亭一家面食店来送货,一般每隔两三天来送一次。由于馒头装袋之前都凉透了,放在袋子里没有阳光直晒,保存两天没问题。

  记者按照馒头包装袋上的电话联系到流亭祎宏面食店,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加工七八千斤馒头,凉透装袋后送往全市各个零售点,店里不存货,现款交易不退货。说到馒头的保质期,店老板认为春秋季节常温保存3天没问题,但这都靠经验,没有标准。

  记者调查

  馒头摊四不管?

  昨天,记者首先联系了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经过调整后卫生部门权属和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餐饮领域不归地方卫生部门管理,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分别由质监及工商部门负责。

  记者随后又联系了质监局,工作人员表示,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超市和市场小作坊生产的馒头,不属于他们监管。具体说起来,超市、市场内销售应属工商部门负责,有摊位提供就餐服务的属于食品药品监督局管理,质监局只负责生产厂家,也就是供货单位的监督管理。

  记者又联系食品药品监督局,对方给出的答复更加明确,只有现场提供就餐服务的,才属于他们管理,如果只有生产或者只有销售,而不涉及具体的就餐环境,就不归他们负责。

  “以前我们只对超市内销售的预包装和散装食品进行检查,市场上现场加工的馒头等食品只是‘监管’。”市工商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市内馒头等散装食品的检查已经纳入工商部门的日常工作,检查内容包括产品原料来源登记、加工记录(产品生产中加入哪些原料和添加剂)等。但对市场上现场加工自制自售的馒头,工商部门只有“监管”的责任,也就是说,一旦消费者食用这些食品出现问题,投诉后由工商部门负责处理投诉,然后再追溯产生问题的具体环节,该哪个部门处理就交给哪个部门。

  说法

  还在等待监管细则

  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月份下发了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刚刚明确下来市场内现场加工的馒头由工商部门管理。

  记者随即查询了这份文件,文件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作出了分工,其中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进行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销售摊贩监督管理工作,对其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对食品流通环节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进行查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摊贩和学生“小饭桌”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其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对餐饮服务环节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进行查处。

  工作人员表示,尽管明确了管理部门,但目前对具体的管理办法、检查标准、甚至是保质期等规范都还没有具体的细则,因此他们也在等待省、市相关部门协调后,下发具体材料。

  建立天天检测制度

  看了上海“染色馒头”的报道后,家住温州路的冯女士在乐购超市买馒头时围着柜台转了两三圈,来回端详柜台里馒头的“长相”。冯女士告诉记者,她一直认为农贸市场的小面食摊质量不能保证,大超市食品卫生安全比较可靠,这些年她家吃的馒头都是从超市购买的。可现在她对大超市的信任大打折扣。“大超市都能干出这样不负责任的事,老百姓还能到哪里去买放心的馒头。”冯女士向服务员询问再三,最终还是在超市买了一袋馒头。冯女士说:“市场上的蔬菜都每天抽样检测农残是否超标,这馒头也是老百姓天天都要入口的商品,主管部门是否也应该对馒头建立天天抽检的制度,让老百姓吃个放心馒头。”

  新闻延伸

  市场难觅增白面粉

  记者走访乐购、利群等多家超市发现,柜台上的面粉基本都是“本色”面粉,原先添加增白剂的面粉已经难觅踪影。“以前的面粉库存已经卖完了,现在进的面粉都是没有增白剂的新产品。”记者在多家超市面粉专柜看到,这里大小包装的面粉均注明 “未添加增白剂”的字样。青岛一家品牌面粉加工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知名品牌公司进入4月份以后就停止生产“增白面粉”了,以前的库存也基本消化完毕。

  记者从市质监局食品处了解到,对5月1日起面粉全面“禁白”的要求,他们将在近日组织各面粉生产企业开会,继续加大宣传,并将在5月1日新规实施后,采取一些措施,对面粉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同时,工作人员表示,尽管5月1日起禁止面粉生产再添加增白剂,但5月1日之前生产的有增白剂的面粉,只要是在保质期内,仍然可以在市场上继续销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