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饮料食用油乱涨价,商家需输入“道德血液”

2011/4/14 16:58:13 来源:新华网

    温总理说过,他希望房地产商的血管里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仅仅是房地产商,所有关乎百姓民生的企业,血管里都应该多多流淌道德的血液。对于我等百姓来说,石油涨价尚还不一定让人感叹生活多艰,因为车可以不开;但食用油涨价,却会让人切实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因为饭不能不吃。所以当有关部门希望一些关系民生的企业不要非理性涨价时,我们是举双手拥护的。

   然而,今天看到的两则新闻,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则新闻是某些饮料、冷饮企业“减量不减价”。有关部门建议他们不涨价,他们就玩起了减量这一手。500毫升的饮料,减少50毫升的含量,就相当于变相涨价10%;一根93克的冷饮,缩水13克,就相当于变相涨价了15%。当老百姓抱怨时,厂商们却可以满脸无辜相的说:“我们没有涨价啊!”这算盘打得何其精也。

    另一则新闻是一些某些食用油企业的涨价。如果说“减量不减价”还是遮遮掩掩,这些企业就是明目张胆了。在市场整体价格趋稳的情况下,依然有食用油企业在不断调高价格。据媒体报道,某玉米食用油品牌目前涨幅达到5%,预计该公司全年小包装玉米油涨幅将达到10%。看到这些数字时,需要向您提醒一下背景:早在去年10月,数家食用油企业就曾集体涨价5%~10%,由此也出现了年底前主管部门与食用油龙头企业以座谈方式达成一致的“限价”事件。也就是说,从去年10月算起的话,这个玉米食用油品牌企业的涨价目标也许会达到20%,反映在一桶油上也许还不明显,但是它的销量很大,这个涨幅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企业真的到了不涨价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了么?非也非也。据分析师称,该玉米食用油品牌当前时点提价有助于该公司2011年的毛利率恢复至高位水平;企业的不断扩张和高管们的豪宅名车告诉我们,他们过的非常滋润。原料和环境的压力很大么?同样也是非也非也。以食用油为例,进入2011年以来,大的趋势正在放缓,来自商务部消息称,受国际油脂油料价格回落、食用油供应充足、国家采取相关的补贴政策及市场需求清淡等因素影响,从3月下旬开始国内食用油批发价格已经出现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为什么还要涨价?无外乎资本需要扩张,企业需要利润,管理者们需要漂亮的数字来做自己的业绩!

    关键在于,你们的需求满足了,通胀的压力谁来买单呢?只能是老百姓。而且在别的企业没有涨价时,你们跳了出来乱涨一气或者变相涨价,在行业内会造成什么影响?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中国社会千百年的特点。其后果必然是造成其他企业的不爽,凭什么你们能涨价赚钱我们却只能安安分分一文不涨?当水被搅浑,所有企业都来涨价时,就形成了既定事实,国家再想把价格压下去,恐怕就难上加难了。所以部分企业乱涨价或者变相涨价,后果只能是促进行业的混乱,从而促进通胀的进一步上升。天价住房、天价白酒……多少个行业就是在企业的竞相涨价中走向了疯狂,这样的事情我们看的还少么?

    现在是市场经济环境,政府更多的是宏观调控。而且现在事实也摆在了眼前,尽管有关部门表达了限价的愿望,尽管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补贴,但仍然会有一些企业充满了“智慧”,玩起了“减量不减价”的戏法,也仍然会有企业充满了“勇气”,逆势竖起了涨价的大旗。

    物价走高,老百姓才是最直接的承受者,特别是基础食品、公共事业用品的非理性涨价,民众特别是低收入者感受到的煎熬就会非常强烈。在抑制通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时候,在上游价格趋于回落、国家予以很大补贴的情况下,如何摆正企业发展的利润需求与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一场“良心考试”。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呼吁,这些涨价的企业们,请多注入一些“道德的血液”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