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专家称25年后切尔诺贝利辐射尘仍威胁生态环境

2011/4/20 9:32:45 来源:南海网

  2006年,白俄罗斯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对沃罗特斯村(Vorotets)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这个村子位于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周围30公里疏散区。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专家们表示,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过去25年之后,核事故产生的辐射尘对环境产生的威胁仍未得到仔细研究。根据传闻、经验或观察得出的证据,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30公里疏散区内,由于人类的撤离和狩猎被定为非法行为,河狸、鹿、野马、鹰等动物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学教授蒂姆·摩梭表示,这种景象容易让人产生误导。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地区绝非野生动物的天堂。如果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严格控制所有变量并且在很多地区重复这项工作,你便会发现这种结论是非常错误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地区的动物数量和种类远远低于预计。”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度研究的科学家不多,摩梭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摩梭和同事公布了对疏散区野生动物的普查结果。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普查结果显示,哺乳动物数量减少,包括大黄蜂、蝗虫、蝴蝶和蜻蜓在内的昆虫多样性也是如此。根据2011年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他们在8个地区捕获了550只鸟,来自48个种群,而后对其头部进行测量以确定大脑体积。生活在“热区”的鸟类大脑体积比辐射水平较低地区的鸟类低5%,这一差异在一岁以下鸟类身上尤为明显。

  大脑体积较小削弱认知能力,进而影响生存。研究发现很多鸟类胚胎可能无法幸存。摩梭说:“很明显,这种影响与背景污染有关。核辐射对整体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这种联系至关重要,尤其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情况下。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场等级达到最高级——七级的核事故。他指出,西方科学家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影响的经费被削减,很多俄语研究论文也从未翻译成英文。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灰尘扩散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成为此次核事故的重灾区,放射性物质最北飘散至苏格兰,最西飘至爱尔兰,导致一些地区长期禁止放牧。

  在核事故疏散区,辐射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地区辐射水平很低,但几百米远的地区却成为“热区”,辐射水平极高,这种现象由风和雨水导致辐射物质扩散所致,同时也与树叶捕获辐射物质有关。

  根据法国辐射防护暨核子安全研究所长达几十年的测量,目前的主要威胁是铯137和锶90,它们的衰变较为缓慢。25年之后,它们的放射性已大大降低。在“热区”厚度10至20厘米的表层土中,研究人员发现铯137和锶90踪迹。虽然辐射剂量较低,但它们仍旧是持续存在的放射源。放射性颗粒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内,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遭到污染,食用这些动物的肉或者喝动物奶的人也最终遭到污染。

  进入骨骼和器官的铯产生阿尔发辐射,破坏邻近的DNA,提高细胞变异风险,进而诱发肿瘤。此外,生殖细胞也难于幸免,将辐射遗传给后代。科学家表示,西方和乌克兰南部并未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辐射尘影响,监测结果显示,乌克兰南部的大型农场和食品厂并不面临辐射风险。但放射性污染仍影响乌克兰北部的农村地区,当地的穷苦农民采摘蘑菇和浆果,同时也没钱从未受污染的地区购买干草,喂养牲畜。

  乌克兰农业辐射学研究所负责人瓦莱里·卡什帕罗夫表示,乌克兰政府于2008年削减辐射监测经费。据悉,每年需要大约60万美元,确保食品不受污染。他说:“污染水平正处下降趋势,但大自然仍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让辐射降至安全水平。”根据4月在基辅公布的一项研究,“绿色和平”组织的科学家在日托米尔和里夫尼农村的市场购买了一批食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很多牛奶、干蘑和浆果样本中发现的铯137超标。里夫尼的情况尤为严重,当地土壤含有大量泥煤和水分,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容易传播放射性颗粒。(秋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