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龙军:外资覆盖我国口粮市场应怪谁?

2011/4/25 7:23:2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说,外资正覆盖我国主要口粮市场,这一状况实在令人吃惊。我们一直在坚守的粮食安全战略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粮食安全战略事关生产、收购、仓储、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哪个环节被外资垄断,都将使国家的粮食安全面临困境。仅仅是“益海嘉里”一家外资粮油企业,其在中国食用油市场所占据的份额就达40%。难怪有人惊呼,国家为什么对食用油的价格调控很不容易呢?国家在高调要求控制价格的时候,外资却在变着法儿地变相涨价,还美其名曰“多少多少合一”等什么的配方油。

  外资刚刚覆盖完食用油市场,又紧锣密鼓地向主要口粮市场挺进。现在已经不是挺进了,而是覆盖。我们不知道,我们粮食安全战略管理部门知不知道这种状况的严重性,假若是不知,那为什么会不知道?假若是知道,那又为什么会让这种局面得以形成?据《瞭望》报道,“经多方采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及其竞争对手,益海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米面加工厂数量却无人知晓”。居然这些专业管理部门对于外资的覆盖程度无人知晓!他们对于外资来说,真是“可爱”得很啊!

  现在,外资利用他们在中国搭建起的食用油渠道,一旦涉足我国小麦(2826,10.00,0.36%)、大米等主要口粮市场,不仅进展迅速,而且是完全覆盖原粮收购、仓储加工和销售终端。

  当我们得知有业内人士无可奈何地反映说,外资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势头,一是因为他们资本雄厚,二是他们有技术优势。对此,笔者并不以为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的国家,难道要稳定和实施自己的粮食安全战略,还拿不出所必须的资本来?对于国家而言,恐怕不是缺钱的问题,而是缺少足够重视的问题。

  再说技术问题。我们的企业责怪自己的设备不如外资,比如说外资的设备不怕高水分,因为他们有整晒设备,甚至到田间地头现场抢收粮食。对此,笔者虽不懂得粮食整晒设备到底有多高科技,但笔者以为,这种整晒设备的科技攻关难度一定不比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的难度大,我们绝不相信我国的科学家就研制不出能跟他们相当的整晒设备来,即便一时研制不出来,也可先用进口的嘛。但现实的情况说明,我们所谓重视粮食安全的口号,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还有政策问题。调控粮价本是一道政策性防线,是国家掏钱让国家有关机构承担国家责任的行动。然而,让中国粮油界的人士大为不解的是,居然让外资一道享受同等政策。难怪有人向《瞭望》记者反映说:“可能是有关部门觉得外资是大企业,不给它政策,怕价格难以稳定下来”。也难怪有人担心:“把政策性粮食投放给外资,又加快了外资粮商的扩张步伐”。

  我国粮食企业应该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真正给予扶持,相信是有能力承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