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康师傅馄饨不涨价 皮里抽肉

2011/4/25 11:31:53 来源:和讯网

    有分析指出,虽说市场经济中,企业有自主权,迫于成本压力,适度上调价格也可以理解,但厂家如此频繁涨价,就不是成本推动能解释的了。虽说现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比较明显,但消化到终端产品,未必有这么高的涨幅,生产企业借着“通胀”的名义跟风搭车涨价,其实是希望实现更多的利润

  由方便面、日化用品、饼干等“领衔主演”的又一轮消费品涨价潮,在国家发改委的“约谈”介入下,康师傅等企业宣布暂缓涨价告一段落。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康师傅方便面涨价计划刚被叫停,其饮料又以“瘦身”10%的姿态上架,而这种“变相涨价”的行为实为一些企业的老把戏,这似乎应了民间一句俗话:馄饨不涨价,皮里抽肉。

  减量不加价,商家老把戏

  日前有媒体报道,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橙汁、红葡萄汁、水晶葡萄汁等已经更换了新包装。换装之后,每瓶容量由原来的500毫升减为450毫升,然而尽管饮料的实际容量“缩水”了,但是货架上的标签依然写着500毫升,价格也仍维持原来的每瓶3.1元到3.5元的水平。

  《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发现,情况的确如此。换装之后,包装上半部分比以前“瘦”了不少,但价格依然没变。

  除康师傅外,多家日用消费品企业也被指变相涨价。据媒体报道,部分地区的罐装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其净含量从以前的355毫升减至330毫升,但价格维持不变;百事旗下的乐事罐装系列薯片每罐净重从原来的120克减至110克;卡夫旗下的奥利奥缤纷双果味饼干单盒规格从118克减至106克;欧莱雅清润保湿爽肤水规格从200毫升减至175毫升,价格均维持不变。

  实际上,康师傅等企业涨价的惟一理由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过康师傅方面对此予以否认。该公司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针对媒体关于康师傅饮料‘瘦身’就是变相涨价的报道表示遗憾,‘瘦身’要投入巨大的研发和推广费用,所以‘瘦身’不能减少成本,这也不是我们的出发点。”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方面也对“变相涨价说”予以驳斥。可口可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罐装可口可乐的包装一年前就已调整,不存在顶风涨价:“可口可乐系统的每个装瓶厂会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推出适合不同渠道和消费者在不同场合饮用需求的各式包装。对于饮料企业而言,产品包装作为一项重要市场策略,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消费者饮用习惯、环保低碳理念、生产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包装策略。”

  借通胀之名,行逐利之实

  可以看出,事实上,一些企业早已深谙“明瘦身暗涨价”之道,并将此手段玩得炉火纯青。

  早在2007年7月,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携手上调价格,平均涨价幅度达到20%。随后,国家发改委宣布此次方便面涨价属于价格串通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明涨”被制止后,康师傅使出“减量不加价”手法,红烧牛肉面从90克减重到了85克,“缩水”幅度超过5%。

  在过去的半年间,康师傅方便面价格“三级跳”的新闻更是令人印象深刻。2010年11月开始,康师傅袋装方便面涨价10%,占袋装方便面销量三成的经典系列从2元上调到2.2元,一度引发与家乐福旷日持久的零供大战。

  “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是不少商家选择隐性涨价的主要原因。”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陈静说。以康师傅每日C系列为例,产品属于低浓度果汁,含糖量高达30%左右,食糖价格已从去年同期的5270元/吨涨至现在的7346元/吨,涨幅达39%。

  据介绍,低浓度果汁占果汁市场铺货量的80%,凡是生产果汁的企业都已涉足该领域,竞争较激烈,为了锁定消费者,维持市场份额,一般企业都不敢轻易涨价。“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产品的替代性比较强,那么谁也不敢率先挑起涨价大旗。相反,‘减量’的手段比较隐蔽,不容易为消费者察觉。”陈静说。

  然而,有分析指出,虽说市场经济中,企业有自主权,迫于成本压力,适度上调价格也可以理解。但厂家如此频繁涨价,就不是成本推动能解释的了。虽说现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比较明显,但消化到终端产品,未必有这么高的涨幅,生产企业借着“通胀”的名义跟风搭车涨价,其实是希望实现更多的利润。

  康师傅3月末发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2010年内集团总营业额同比上升31.50%至66.81亿美元、集团毛利上升7.96%。康师傅在年报中称,在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外围环境下,该集团仍成功实现连续六年营业额及EBITDA达到双位数字增长的目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