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菜贱伤农”拷问了我们什么?

2011/4/26 13:17:33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最近,山东、北京、河南等地的卷心菜、大白菜价格暴跌,收购价由往年每市斤4角钱跌至每市斤4分钱,甚至有每市斤2分钱。由于价格太低,一些菜农放弃摘菜,任菜烂在地里,让人寒心;特别是山东一位菜农因亏本,被卷心菜“卷”走了生活的信心而自杀,有良知的民众无不为之动容和落泪,并会发出心灵的拷问:中国怎么了?这边各级政府高喊着要重视“三农”,抓好“菜篮子”与“米袋子”两个民生工程;那边菜农菜价却暴跌而卖不出去,以自杀的方式来抗争命运的无奈。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菜贱伤农”和菜农自杀的悲情剧还会上演。菜价暴跌是菜农的错吗?仔细想来,不是菜农单方的问题,而是政府各部门隐藏深层次矛盾的总暴露,由此仅有心灵的震颤与道义上的同情还远远不够,应在五方面加以反思:

    “菜贱伤农”事件发生绝非偶然,已在全国各地多次上演,这样的悲情剧还要轮回多久?这对各级政府拷问:各项惠农政策能否进一步完善?每次类似事件发生,各级政府总是充当“马后跑”的角色,问题暴发后又都是束手无策,使得民众对政府实施“惠农”政策颇多微词。因此各级政府应把“惠农”工作落到实处、抓在前面,想菜农之所想,急菜农之所急,正确引导菜农生产,解决菜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为减少盲目性,动员菜农参加农业保险、减少风险损失;建立中央或地方财政对菜农损失补偿或救助机制,在蔬菜滞销、菜农蚀本的情况下,及时实施补偿和救助,以便菜农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有效遏制“菜贱伤农”悲剧重演。

    “菜贱伤农”事件凸现了菜农单个生产经营在市场经济中抗风险的脆弱性,这对农村现行体制拷问:单一的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是否走进了死胡同、应否重新进行设计?每次类似事件发生,大都由菜农分散性、自发性、盲目性、缺乏市场意识造成,无法跳出“什么菜值钱、一哄而上”的泥潭。由此,各级政府应认真汲取教训,引导菜农自愿组成类似农业互助会(社)的组织,扩大蔬菜市场占有份额,提高菜农市场定价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同时鼓励菜农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和集中力度,让土地集中到有经验、有头脑、有知识的种菜能人手里,组建大面积蔬菜基地,形成蔬菜生产专业化、精细化,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分散生产带来的盲目和浪费,提高菜农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以便抑制“菜贱伤农”事件的机率。

    “菜贱伤农”事件,显露菜农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无法把握,这对政府相关部门拷问:农业信息传导机制严重滞后问题怎么解决?每次类似事件发生,致命的问题就是菜农对蔬菜生产市场信息闭塞,不知自己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造成蔬菜“供给”与“需求”脱节。可以说,政府职能部门对菜农种植经营关注不够,没有构建全国农产品生产与需求网络信息平台,无法对各地菜农给予生产信息引导,使菜农在闭目塞听的状态下盲目发展。由此,政府职能部门应立即弥补这个缺陷,在全国蔬菜基地建立生产监测站,适时汇总各地蔬菜生产与销售信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对带倾向性、苗头上的问题提出预警分析,及时反馈给各地菜农,减少菜农生产的盲目性;让各地菜农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需要多少就种多少,避免滞销带来的经济损失。

    “菜贱伤农”事件让民众陷入“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这对商贸、交通等部门提出了拷问:商业流通体制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每次类似事件发生,不是蔬菜供给真的大于居民消费需求,只是一个假象,城镇居民消费的蔬菜价格并不低廉。原因很明显:蔬菜从菜农手里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五、六道中间环节,加上交通运输、摊位费、人工费、装卸费等,成本过大,居民消费价格降不下来,也使得批发商、经营商利润不厚,不愿到蔬菜基地组织更多货源,造成“菜农卖不掉、城里居民吃不到”的怪现象。为此,商贸部门应加快制度和管理创新:加强农商合作,促进产销衔节,组织批发部门直接采购;建立直销平台引导菜农参与流通环节。交通运输部门保证“绿色通道”畅通,降低高速公路、铁路运输费用,减少批发商经营成本,提高批发商组织货源的积极性,促进产销两旺局面的出现。

    “菜贱伤农”也与蔬菜生产质量有关,比如使用化肥是否合格、农药残毒是否超标等,这对农业科技部门拷问:对菜农生产还该做些什么?类似事件发生,除了市场需求、流通环节、信息不畅等因素外,农产品自身质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些蔬菜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出现蔬菜质量下降问题,导致了部分蔬菜滞销。为此,农业科技部门应加快建立和完善蔬菜指导、监测检验机制,帮助菜农科学种植,树立地方蔬菜品牌形象;同时对蔬菜实行农药残毒检验和环保认证标志,使批发商能够放心采购,促进销路的扩大,也让消费者放心。另外提供储藏技术,提高菜农对时令蔬菜保鲜水平;并引导蔬菜深加工,错开蔬菜供应疲软周期,提高蔬菜附加值,使菜农经济收入不致滑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