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一盒牛奶全程被GPS“监控”

2011/5/9 12:01:02 来源:长江商报

7日,读者参观伊利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张朋 摄

    一盒牛奶从奶源到出厂,要经过1010项检测,从奶源采购到产品出厂销售,全程都有GPS跟踪定位。昨日本报记者和10多名热心读者一同走进了伊利黄冈工厂,亲眼目睹了牛奶生产的全过程。

    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奶源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整个乳业良性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在原料采购上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奶源的安全。”伊利黄冈工厂质管部尚经理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两辆运奶车正驶入库房,据伊利黄冈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原奶采集完毕,经过检测合格后,通过4℃的冷藏车密闭运到生产基地,从原奶采集到运到生产基地整个过程不得超过8个小时。

    到达库房后所有奶车首先要进入洗车区清洗,随后过秤,然后进行采样检测,此次检测在2小时后才能出结果,检测合格才能收奶。一旦发现不合格的牛奶,将会无条件退回。

    透过由玻璃屏幕组成的“参观通道”市民看到,从包装到产品出库,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设定程序,只有几名身着无菌服的工人在规范地操作,整个生产过程都处于无菌密封的环境中,杜绝二次污染。

    每头牛都有身份证

    伊利黄冈工厂相关人士介绍,牧场上的每头牛都有身份证,每辆运奶车上都安装着GPS卫星定位系统,以便时刻追踪奶车的位置,确保牛奶运送线路的准确无误。同时产品销售实行实名制,哪些批号产品销往了哪里,都可查询。从而能够对产品质量追踪溯源,实行全方位监控。

    原奶从进厂要经过121项检测,出厂时更是累计经过889项检测。生产工程中全部处于无菌封闭环境,工作人员要经过5、6次消毒才能进入车间,从双手到脚底全方位消毒,而制作雪糕的车间工人双手更是要15分钟消毒一次。

    质检部门半夜进厂抽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把控质量关,伊利黄冈工厂自己拥有一个140多人的专业检测团队,确保对生产流程各个关键点进行严格监控。而除了企业通过自身检测监控质量外,黄冈质检部门也对伊利黄冈工厂重点“盯防”,抽检、突检等已经成为常态。

    “我们按一定周期、批次、生产量对产品进行检测。” 黄冈市质监局透露,他们通过对伊利乳制品进行抽样检查,然后和伊利工厂自己检测结果相对比,从而达到双项监督的效果。

    伊利黄冈工厂内部人士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黄冈质监局临时去工厂抽检,那时已经半夜两点钟,工厂相关领导纷纷提前起床配合质检部门抽检,质检部门对质量把控很严,随机抽检看产品合不合格。

    敞开门迎消费者监督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除开湖北工厂外,黑龙江、新疆、安徽等地的伊利工厂都会先后向消费者敞开大门。

    据了解,消费者参观活动在伊利集团由来已久,并且形成了一个经久不变的企业文化。伊利黄冈工厂去年共接待参观游客达3.6万人,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了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本报记者 邹茂林 见习记者 周雯 孔慧慧 郭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