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重庆警方成立首支食药品犯罪侦缉支队

2011/5/10 13:27:43 来源:搜狐网

  昨日上午,(重庆)沙区警方成立全市首支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侦缉支队将一改以前警方被动等待相关行政部门移交线索的办案方式,积极联合质监、工商、防疫、食品药品监督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司法程序协助制度,增强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力度。

  为何成立?

  增强打击食药品犯罪力度

  今年4月以来,沙区警方已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检查二十余次,对全区餐馆、商场、超市、药房等场所进行了重点排查。破获食品药品安全案件7件,刑事拘留14人,取保候审1人,其中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1件,查获死因不明的动物肉制品600余斤;破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3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进一步增强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力度,沙区警方成立了全市首支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

  如何构成?

  设4个大队 紧急培训民警

  在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经侦支队支队长郭昆生被任命为侦缉支队支队长,支队下设4个大队(见图)。“在食药品犯罪侦缉工作中,需要很多法律知识和食药品专业知识支撑,因此专门成立一个法制大队。”郭昆生表示,支队30位民警,分别从治安支队、经侦支队、网监支队以及派出所选调而来,都具有丰富的一线办案经验,但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欠缺。目前,警方邀请了质监、食药监、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民警进行紧急培训。

  如何执法?

  靠前执法打击食药品犯罪

  “以前,接到食药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先由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涉及犯罪,才会移交公安机关处理。”郭昆生说,在调查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可能让犯罪嫌疑人逃脱或相关证据被毁灭。今后,侦缉支队接到举报线索,将与质监、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出击,第一时间封控现场,不给犯罪分子任何侥幸逃脱机会,实现靠前执法。同时,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还将与派出所、治安、经侦等警种合作,加大对食品药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执法变化

  以前:接到食药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先由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涉及犯罪,才会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以后:接到举报线索,侦缉支队将与质监、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出击,第一时间封控现场,减少中间环节,实现靠前执法。

  权威说法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郭维国:

  破解“13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难题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郭维国介绍,2009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463件,其中今年1~4月破获127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破案数。警方还从4月25日起,集约刑警、经侦、治安、网监等警种的上万名警力,集中开展了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百日专项行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郭维国表示,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是继交巡合一、校园警务、社区警务“三大警务改革”之后,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举国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重庆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民生之举在当今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给予高度重视的情况下,重庆警方将关注的重点由食品拓展到了药品,表明只要危及到民生安全、民众利益,重庆警方将像打黑除恶一样全警动员、全力以赴。这也是一次破冰之举食品安全管理是庞大的社会管理工程,仅靠政府单一部门无法承载巨大的社会功能。沙区公安分局要以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的成立为契机,积极联合质监、工商、防疫、食品药品监督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司法程序协助制度,努力从机制上破解“13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难题。

  侦缉支队支队长郭昆生:

  盼百姓吃得放心愿自己早日“失业”

  新任侦缉支队支队长郭昆生曾任沙区禁毒支队支队长多年,在才开始任职禁毒支队支队长时,为了摸清“毒情”,郭昆生常常化装成商人、地痞等,亲自进入毒品交易可能出现的场所摸排调查。经过调查,郭昆生逐步摸索出毒品交易的规矩和场所,学会了“行话”,同时摸清了毒贩子的活动规律,一些毒贩子也称他是“行家里手”。担任禁毒支队支队长的5年,他领导和参与破获了上百起毒品案件,被同事们亲切而又敬佩的称为“缉毒急先锋”。2010年,郭昆生调任沙区经侦支队支队长,破获数十起大案要案。

  “老百姓都吃上放心的食品,我就"失业"了,我盼着自己早日"失业"。”昨日,被任命为我市(重庆)首支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支队长后,郭昆生笑着说,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他深感责任重大,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工作,让市民吃上放心的食品。

  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一律移交警方

  据重庆日报消息市公安局已启动为期100天的“整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将以打黑除恶之势严打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并建立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常态化机制。

  建数据库“点对点”打击

  市公安局从4月26日启动为期100天的“整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集约刑侦、经侦、治安等警种上万名警力,强力推进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破获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2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人。警方将建立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数据库,通过公开打击、便衣侦查等方式,深挖内幕信息,确保“点对点”精确打击。

  专项行动中,警方将会同有关部门以司法打击为主,综合运用重罚、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提请逮捕等多种手段。警方将与行政执法部门密切协作,对重点区域实行挂牌整治,对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全力突破地方保护主义,严肃查处“保护伞”。

  犯罪线索一律移交警方

  警方将牵头起草,协调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合出台《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适用法律法规的指导意见》,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从根本上改变“九龙不治水”局面。确立食品药品犯罪“刑事司法程序优先”原则,凡警方获取的违法犯罪线索,可先行启动司法程序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警方和行政执法部门将建立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协同配合机制,有关部门将发现的犯罪线索一律移交警方立案侦查,规范食品药品检验鉴定流程、时限和认定标准,将涉嫌犯罪的相关证据资料和检验鉴定证明提供给警方,由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取得资质认定后,统一负责食品药品司法检验鉴定。

  代表建言

  可设综合部门监管食药品安全

  “要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就得严厉查处食品安全问题。”昨日,多年关注我市食品安全的市人大代表、伟豪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家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多头管理、交叉执法的情况,甚至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他举例说,餐桌上的一盘“毛毛菜”,从种植、运输、销售,最后端上餐桌,都有不同的单位在监管,但最后端上桌来的这盘“毛毛菜”,说不定农药仍然超标。这就有了“多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草帽”的经典故事。这从某种层面上体现出了多头执法的弊端。

  6月1日起,我市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对我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杨家学还建议,我市应出台《食品安全管理条例》,解决多头执法的问题,条例中可以考虑设立食品、药品综合执法部门,将老百姓吃的大米、小菜、肉类等纳入该部门直管,从源头、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管。“这个操作起来肯定有难度,在国内甚至其他发达国家,也找不到这样的综合执法部门。但是,它可以很好解决多头执法带来的弊端,值得重庆尝试。”他说。

  市人大代表、重庆旅游商会会长刘放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生产有毒食品者,比谋财害命还可恶,应受到严惩,我市应该尽快出台《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或条例》。

  杨家学还呼吁,我国应尽快出台《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按上限对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者给予最严厉的打击,甚至让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