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大米允许使用添加剂引发担忧

2011/5/26 13:47:55 来源:中国网

  大米是老百姓每天必吃的主食。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使用添加剂,引起众多市民的关注。海南日报记者今天采访了解到,目前海口粮食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所售的大米外包装上很少标注添加物。有不少市民担心,大米加工一旦被允许使用添加剂,可能会造成不良商家“钻空子”,借添加剂将陈米“变身”新米。

  新标准:大米可添加3种添加剂

  有媒体报道称,新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添加包括防腐剂在内的3种添加剂。

  记者今天登录国家卫生部网站,找到了4月20日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查阅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新标准允许大米添加的添加剂,包括淀粉磷酸酯钠,功能为增稠剂;双乙酸钠,功能为防腐剂;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功能为增稠剂、被膜剂。

  根据新标准,淀粉磷酸酯钠使用的范围是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原粮及07.0类焙烤制品),用量为“按生产适量使用”。双乙酸钠在大米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kg,但残留量要小于等于30mg/kg。壳聚糖在大米中使用量为0.1g/kg。

  市场调查:外包装未标注添加剂

  记者今天走访海口部分超市、农贸市场、大米销售点,均未发现有大米的外包装上标有“添加剂”字样,或者是标明“增加添加剂”的字样。

  据了解,大米中允许使用添加剂并不是新规定,卫生部曾在2007年发布《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双乙酸钠(防腐剂)和脱乙酰甲壳素(增稠剂,又名壳聚糖)已开始被允许使用在大米里。

  “据我了解的情况,海南本地大米生产企业是不需要再对大米添加添加剂的,一个原因是没必要使用这些添加剂,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成本不低,大米本身利润较低,如果添加只会增加成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根据目前掌握的技术,用干燥的方式就可以让大米中的水分降到安全储藏水平,在安全水分下,微生物很难滋长,正常情况下短期也能保质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市民担心:陈米“改头换面”变新米

  既然大米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都可以保存一段时间,那么会不会有生产企业将陈米添加防腐剂来达到保鲜、防霉变呢?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中,普遍担心这个问题。

  “大米天天都要吃,与其他食品相比,大米更加显得重要,也更不应该加这些添加剂。”市民林女士担忧,大米一旦被允许加添加剂,可能会有不良商家去“钻研”,将一些陈米换上“新衣”以次充好投放到市场上销售,而对于陈米和新米,消费者是很难辨认的。

  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大米是一日三餐中重要食物,既然大米没有必要加这些化学制剂,那么就不应该将添加剂“强加”在大米的身上。如果要添加,厂家也应该在外包装上有所明示,让消费者做选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