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每天吃两包方便面塑化剂或超标

2011/6/3 6:17:03 来源:东南快报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6月1日晚证实,其与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柳春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她多年一直在做富脂类食品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去年10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柳春红解释说,这是方便面类食品塑料(10475,-235.00,-2.19%)包装中最常用的两种塑化剂,在塑料加工时添加,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但添加了这两种塑化剂的塑料,一般不能用来包装富脂类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容易从塑料中溶出,污染食品。

  方便类食品受塑化剂污染将带来多大的危害?柳春红在论文中援引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分别不超过0.01毫克和0.05毫克。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两包方便面(每包含面饼90克和调味料酱包8克),DBP、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标。

  柳春红在论文中建议,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制定上述塑化剂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加强监测,并开展人群暴露的风险评价。据羊城晚报

  台将重罚黑心食品企业

  改变习惯

  尽量避免用塑料袋装热食

  台湾塑化剂风波延烧,成功大学昨天发表研究指出,台湾室内灰尘的DEHP(最常用的塑化剂之一)含量全世界最高;木质地板或打蜡也会使室内塑化剂浓度变高;过度使用塑胶容器还会提高孩童气喘几率,或让女童性早熟。成大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呼吁当局在化妆品、保养品上应全面禁用塑化剂。成功大学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说,用塑料袋盛装常温食品饮料,消费者会吃进一堆塑化剂。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也表示,PVC或PVDC保鲜膜不适合用来覆盖食物加热,加热挥发出的塑化剂,有诱发孩童气喘发病的危险。

  岛内专业医师昨日指出,民众如果想要远离塑化剂,可以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做起;例如:尽量避免用塑料袋装热食热汤,少吃速食、外食和微波即食食物,居家生活减少使用塑胶制品,多洗手,都是避开塑化剂的好方法。

  严厉打击

  考虑用“公共危险罪”严处

  “法务部长”曾勇夫昨日在“立法院”表示,对于塑化剂事件,“法务部”不准备从“刑法”修“法”,板桥“地检署”认为可考虑用“刑法”第191之1条的“公共危险罪”,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责也相当重。

  媒体追问是否会以杀人罪起诉相关公司负责人,曾勇夫说,具体情况由承办“检察官”认定。曾勇夫说,“检察官”积极侦办中,“法务部”也指示台湾“高等检察署”负责督导各地检署,只要有情资就主动指挥调查。另外,“行政院会”昨天通过“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正案”,加重黑心食品业者处罚。不过,“法务部次长”陈守煌说,因“法”不溯既往,目前涉案的昱伸与宾汉公司只能依旧“法”追诉处罚。

  5类食品

  附证明才能出口

  受塑化剂污染食品销往岛外,引发国际关切。“行政院长”吴敦义昨天请“经济部”尽速公告,对“卫生署”公告的5大类食品,必须附“卫生署”指定的检验认证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文件才能出口。

  吴敦义表示,彻查、严惩、断源、修法、集中销毁,并建立食品履历表,是“政府”目前应该要做的。后续应该继续追查源头,处置违“法”业者,并修改相关“法律”,重建MIT(台湾制造)食品的信誉,安定民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