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油脂加工业:天气因素或主导短期食用油价格

2011/6/9 7:07:48 来源:中证网

  从当前我国食用油供求情况来看,基本面不支撑食用油价格上涨,豆油(10144,-4.00,-0.04%)是我国食用油消费的第一大品种,而CBOT大豆(4284,8.00,0.19%)期价对全球豆油价格起着决定性影响。从当前作物年度来看,无论从美国还是全球的大豆供求状况都难支撑大豆价格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未来价格走势将取决于6、7月份美国中西部主产区天气情况。从供求基本面角度看,若美国主产区出现干旱,则食用油价格有上涨10%的可能性;若天气正常,则食用油价格有下跌10%-20%的可能性。

  豆油是我国食用油第一品种。2000年,我国豆油消费量为350万吨,占比为26%;菜籽油(10258,-24.00,-0.23%)消费量430万吨,占比为32%。2010年豆油消费量为1215万吨,占比为41%;棕榈油(9360,-16.00,-0.17%)消费量627万吨,占比为21%;菜籽油消费610万吨,占比为21%。过去10年,豆油消费量迅猛增长,目前已成为国内食用油的第一大油种,其次是棕榈油和菜籽油。

  美国大豆供求处于微妙平衡,关键因素在于天气。2010年度,预计美国大豆产量33.29亿蒲,期末库存2亿蒲,即540万吨。历史上美国最大的期末库存达到5亿蒲左右(出现在2006-2007年度),最低时1.38亿蒲,目前处于历史上相对紧张的库存状态。未来一年如果天气正常,美国大豆的库存可以达到3亿蒲,但美国的洪涝灾害可能会对单产造成损害,最终库存可能只有1.5-1.6亿蒲。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的天气情况。当前南美大陆的丰收预期逐步实现,我国的进口预期下滑,从这两点来看,美国目前的库存虽紧张,但基本满足需求。需要关注未来6、7月美国大豆产区天气情况。目前美国大豆期价1400美分左右,如果天气正常,价格可能跌倒1100美分附近(20%的跌幅);如果单产恶化,价格可能涨到1500美分附近(10%的涨幅)。

  国家食用油储备相对充足,有调控能力。如果食用油价上涨,政府有可能采取以下措施: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国家储备植物油;进口国外大豆,增加国内大豆储备。委托国有企业如中储粮等旗下油脂压榨厂进行加工并投向市场。

  若美国主产区发生干旱,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5%,则总产量可能减产1.5亿蒲,约500万吨。据了解,我国国储中大豆库存量远超过这个减产数字,通过政府抛储是可以缓解市场上的供给担忧。当前我国油脂压榨厂商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进口大豆压榨加工厂,目前国内采用进口大豆进行压榨生产的油厂基本每吨大豆净损210元左右,亏损已经延续了6个月,亏损最高每吨达300元左右,之前曾持续一年半左右的高盈利状况。国产大豆方面,国内采用国产大豆进行压榨的企业,每吨大豆盈利60元左右。我国大多油脂加工商采用进口大豆,因此油脂加工行业呈现普遍亏损。

  国内A股与油脂相关的上市公司有东凌粮油(000893)、西王食品(00639),港股有中粮控股(0606.HK)、中国食品(0606.HK)和中国玉米(2374,2.00,0.08%)油(1006.HK)。鉴于当前我国油脂压榨厂商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且我国食用油供求情况相对充裕,暂时给予油脂加工行业“中性”评级。若未来两个月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天气不利于作物生长,食用油现货价格的上涨将带动油脂加工商业绩好转,有可能会孕育交易型机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