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为什么总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2011/6/20 11:23:18 来源:新华网

  “据经济之声报道,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业内资深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现有常温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中国广播网》)

  “从国情出发”,多么亲切又朴实的一句话,真是看着触动、听着感动、想着激动。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检视一下这个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考虑的“国情”吧。概括起来四句话:一是散户饲养,散户生产;二是为照顾奶农利益,把标准降低了;三是奶中细菌总数上调,是考虑农民散养奶牛的环境现状;四是以现有物流条件、冷链条件和储存条件,在现有情况下只能发展常温奶。

  的确挺富有“中国特色”。你看,从饲养环境、奶农利益、企业能力到生产条件,方方面面林林种种考虑的多全面、多周到、多人性、多温情。真是这样吗?曾4次参与国家乳业标准制订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坦言:“在现有标准下生产的常温奶,由于存在有害菌,显然不安全。”听,这记耳光多响亮!在这貌似无懈可击的考虑里,唯独缺少了消费者安全。在这个貌似合理兼顾的体系中,唯独省略了公共利益。从奶农、企业到经销商,这一揽子主体都有了效益,从生产、加工到销售,这一系列环节都获取了利润。但最终隐患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危险传递到老百姓手中。说白了,消费者是在为奶农和企业制造的不安全买单、埋单。

  维护食品安全,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不只是生产和经营者的利益。实现食品安全,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而不是任由企业、行业说了算,否则那是本末倒置、徒劳一场,那是游戏规则、愚弄百姓。所以,食品安全的目标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安全。否则,强调再多的理由对公众来说,都是伤心的理由。(王 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