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三聚氰胺“毒奶粉”赔偿问题一角

2011/6/25 20:04:42 来源:财经杂志

    舆论压力之下,婴幼儿毒奶粉事件后,关于"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的基本信息终露一角。

    2011年5月29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下称中国乳协)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在其官网披露,婴幼儿奶粉事件赔偿金总额为11.1亿元。这笔资金分为一次性赔偿金和长期医疗基金两部分,分别为9.1亿元和2亿元。

    其中,截至2010年底,已有271869名患儿家长领取了一次性赔偿金。根据卫生部披露的信息,统一执行的赔偿标准是死亡赔20万元,重症赔3万元,普通症状赔2000元。

    中国乳协称,2013年2月底之前,患儿家长随时可以在当地领取赔偿金,逾期仍不领取的,剩余赔偿金将用于医疗赔偿基金。

    而基金目前银行账户余额1.92亿元。据负责理赔的中国人寿披露,自2009年7月31日基金正式启动至2011年4月30日,中国人寿累计办理支付1794人次,支付金额1048万元,基金银行账户余额1.92亿元(含利息及2011年当年由中国人寿垫付但未划账金额)。

    按照2009年1月8日相关政府部门联合签发的文件表述,医疗赔偿基金是"对患儿急性治疗终结后到18周岁以前可能发生的与此相关的疾病给予免费治疗".

    中国乳协称,经卫生部组织医学专家论证,认为婴幼儿的泌尿系统再生能力强,奶粉事件患儿治愈后将来发生相关疾病的几率很低。

    但是,患儿到18周岁之后如果仍有遗留问题如何处理?倘若届时基金仍有剩余,又该如何处理?

    但本次信息披露程度有限,基金性质、赔付标准、申请流程等很多基本信息仍有待进一步透明化。

    例如,相关资金来源仍未详细披露。成立之初,中国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患儿医疗赔偿基金是根据社会有关方面和法律界专家的建议,参照一些国家处理此类问题的通常做法,经22家企业反复研究、论证协商决定建立的。"

    最终,由22家涉案企业共同出资11亿多元,其中有9.02亿元来源于三鹿集团,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政府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称,这笔资金由三鹿集团通过借款筹集。

    根据央视报道,在剩下的相关企业中,广州雅士利集团与其下属生产商山西雅士利乳业、施恩婴幼儿营养品支付总计6120万,伊利乳业、圣元乳业、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分别支付4463.3万元、1564万元、997万元、404.7万元。

    但以上数据相较11.1亿元的总额而言,仍有数千万缺口。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发于2008年9月,席卷了国内众多奶粉生产企业。截至2008年12月2日,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患儿共29.4万人。

    但在患儿的赔偿、治疗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讳莫如深,致使信息透明度不足。

    同时,患儿家长的维权之路亦步履维艰。2010年11月10日,呼吁结成诉讼联盟进行集体诉讼的"结石宝宝之父"赵连海,一审被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据报道,服刑后不久,赵连海即获准保外就医至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