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海南香蕉滞销每公斤2毛5 45万吨等待买主

2011/6/30 16:07:28 来源:财讯网

    进入6月以来,海南香蕉出现严重滞销,收购价格快速下滑,从2月份地头最高价每公斤7.6元跌至目前的每公斤0.25—0.6元,远低于生产成本价。

    综合媒体6月30日报道,28日上午,澄迈县的一个香蕉种植基地,眼前是大片即将采收的香蕉,却少见运输香蕉的车辆。当地一位村民介绍,如果再过十天左右没有收购商收购,这些香蕉将全部烂在地里。香蕉滞销,价格又跌至谷底,令蕉农一筹莫展。

    不光是澄迈县,在三亚,乐东、昌江、东方等海南其他香蕉产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香蕉滞销、收购价狂跌的现象。

    一位姓黄的香蕉收购商介绍,他当天装了五六个车,最低的是每市斤两毛五,最高的六毛。他说:“今年收购的我们还没有赚到钱,从4月中旬这个价格一直往下跌,我们是收一天赔一天。”

    截至6月28日,海南省仍有40多万吨香焦等待上市。随着气温的上升,香蕉成熟度加快,近期产量骤增,香蕉价低滞销。据了解,海南香蕉今年预计总产量为190万吨,截至目前已销售145万吨,还有45万吨待售,其中包括30多万吨秋蕉,当前滞销的是10多万吨夏蕉。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气候影响,海南“春蕉”、“冬蕉”迭加上市,市场压力明显增大;二是广东、广西及进口香蕉同期上市以及内地各类水果大量上市,对香蕉销售带来冲击;三是受“乙烯利催熟事件”风波的影响,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另外,由于“春蕉”、“冬蕉”叠加上市,导致运力不足,香蕉采摘挑工及包装技工紧张,运输费和劳务费上涨。在价格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成本反而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我国香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这次海南、广东等地香蕉滞销、价格大跌事件仍暴露出不少问题。

    海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张健表示,农业部门已多次召开种植大户和运销大户专门会议研究对策,到岛外考察市场,邀请客商前来考察,签订订单协议,但这些手段不能从根本上缓解香蕉滞销的情况,还应从完善市场体制方面入手解决。

    张健说,现在国内一些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出现了总收购商寻找下一级收购商代卖的现象,总收购商仅收取代理费。“收购价越低,卖得越快,收的代理费也就越多,这是一种市场乱象,吃亏的只有农民。”

    张健认为,要破解滞销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制建设,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开拓中小市场,在加大力度北运的同时还要着力推动出口。另外,海南农产品产业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海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海南省农业厅南亚热作办主任蒙绪儒坦言,种植香蕉风险较大,有“一年赚、一年赔、一年平”的说法,因此从蕉农的角度出发,有效引导其规避市场风险尤为重要。

    一是政府要帮助蕉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时更新市场信息;蕉农也要积极关注市场动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确保按照种植规律科学种植。

    二是蕉农要积极参与市场开发,戒除“等、靠、要”的思想,不能等着收购商上门收购。有实力的种植户可以联合起来组织收购商前来收购,或者自己运输、销售。

    三是政府要协助农民积极推广应用新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