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可口可乐防腐剂岂能双重标准

2011/7/20 11:1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在台湾被检出含3种防腐剂,其中一种在台被禁用,另2种含量超标。可口可乐台湾分公司称,该批原液并非台湾采购,是不小心误送到台湾,该配料在中国大陆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专家和可口可乐公司均称该防腐剂安全。记者昨日从卫生部获悉,该部已开始调查这一事件。(7月19日《新快报》) 
 

  可口可乐事发我国台湾,这在食品安全危机四伏的当下,本来也算不得什么传奇,然而可口可乐的回应令人气绝:一说该批原液并非台湾地区正常采购,是一不小心误送到台湾地区的;二说该配料在中国内地则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加上我们某些专家所谓的“防腐剂安全论”,虚虚实实之间,难免不给人们遐想的空间。

  这段时间,塑化剂烟雾未散,乳业新国标又成为闹剧一场。公众当记得今年4月上旬,英国媒体连续报道了瑞典科研人员的研究报告,称某些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母乳。4月13日,媒体刊登报道《雀巢否认米粉含砷是因在华标准“宽”几百倍?》,质疑雀巢在我国和国外实行两套标准。此后,“国标”之争愈演愈烈。4月17日,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标准不低于国际”。

  当权威说法与现实逻辑左右互搏的时候,善良的人注定要“精神分裂”。仔细研读一下可口可乐的回应,公众不难发现其间的诸多潜台词:一者,销售方对台湾地区标准显然更为“忌惮”,因此“不小心误送”才流露出某种敬畏之情;二者,就可口可乐标准来说,大陆标准显然落后台湾标准。防腐剂是个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不难回答,这些年,我们连三聚氰胺等生化名词都耳熟能详了,何况并不算特别复杂的防腐剂。当此背景下,“专家”继续走“百毒不侵”路线、坚持“适量无害”,只要吃不死人,添加无罪——但问题是,台湾地区标准与大陆标准哪个更利于健康?既然按照严苛的标准也能生产出可口可乐来,为什么我们好上“添加剂”这一口?谁的口味那么重、那么独特?这让人联想起当年面粉增白剂之争,鸡同鸭讲的背后,无非是利益和立场的问题。

  可口可乐未必永远“可乐”。1999年,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数百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灌装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四国政府下令将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下架。那么,在台湾相关部门“杞人忧天”之前,内地监管者秉持了怎样的警觉?2010年,麦当劳生产的“麦乐鸡”在美国被发现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化学成分,其中国公司却坚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有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以上,9个百分点之差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现实。当此背景下,咂摸“蒙牛出口被退转内销”等传闻,亦让人百味杂陈。

  在内地安全十足的可口可乐,到了台湾地区何以成为问题产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而这样的寓言,又岂止是食品安全标准上的“醒世恒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