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郝爱友: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2011/7/22 10:04:39 来源:中国网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甚嚣尘上,很多人将矛头直指食品添加剂。6月20日,国家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明文规定27类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精香料,滥用者将按有关法规被重罚甚至要坐牢。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可食品添加剂真的如此可怕吗?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郝爱友日前就食品添加剂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其实,市场上加工好的食品几乎都含有食品添加剂,经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按标准使用,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郝爱友说,食品添加剂大致可以分为天然制品、天然粗加工制品、化学合成制品、酶发酵制品四大类。淀粉、中草药等属于从动植物中直接提取的添加剂,是相对安全的,但也需要注意配伍禁忌。明胶、果胶、油脂、水解蛋白、辣椒色素等都是基于天然原材料加工制成的食品添加剂,也较为安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山梨醇、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在食品中应用比较广泛,由于人体内原本没有这些物质,对健康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也是大家最担心的。酱油、醋、酒精等传统的酶发酵类食品添加剂历史久远,大家也都比较放心,但为了追求口味,有些制造商可能会在发酵过程甚至制成品中加入其他污染物,所以也不能说它就是绝对安全的。

  郝爱友认为,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现象现在确实存在,这与人们追求生活的极致不无关系。“比如选面包,要选最软、最蓬松、最香的,不用添加剂怎么能实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营养强化食品,这样就需要人为地添加营养素,这样人体对添加的营养素会产生依赖,并抑制体内相关的正常生理功能。适当的自然化、原生化可能更适合人体生命力的合理运行状态。”

  “对于仅解决色泽、外观、口感而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我们不提倡,但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用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这就需要辩证地看待。”郝爱友向记者举例说,比如说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到几百倍,仅需要用很少的量就可以达到所需的甜度,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很有益的。蔗糖的热量很高,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制作饼干、蛋糕、饮料,才可能实现广告中所宣扬的“要甜不要胖”。但是甜味剂的质量、品种、用量、安全性等必须严格控制,否则也可能会带来风险。

  尽管对食品添加剂并不推崇,但郝爱友却是实实在在的食品添加剂研发者。与化学结缘近20年来,郝爱友专注于功能分子与材料、超分子化学等领域,近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0篇。作为一个化学工作者,郝爱友更希望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尽量降低添加剂的风险,为社会多做些实事。

  2000年,郝爱友在国内率先实现医药食品功能助剂变性环状糊精的中试生产,申请了多项相关专利,其中羟丙基环糊精已在2010年正式列入国家药典。环状糊精是由葡萄糖构成的,对人体没有伤害。2005年,郝爱友还率先在国内成功研制出纽甜,其甜度为蔗糖的1万倍。今年3月,郝爱友指导企业率先成功研制了LED光固化喷涂墨。用LED灯取代紫外线灯,用光固化油墨取代普通溶剂挥发性油墨,大大提升了环保指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