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黑名单” 不能对公众“躲猫猫”

2011/7/27 14:03:14 来源:山西新闻网

    近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提出将推进质量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完善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和“黑名单”制度,争取在年底前完成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建设。据介绍,质检部门已对82387家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7月23日新华网)

  这个所谓“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是一个监管部门内部掌握的数据信息库,普通人无法一睹其“芳容”,更无从得到想要的安全信息。

  事实上,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媒体在消费者的举报或者知情人的爆料之下,通过“跟踪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后,质检部门根据这些信息,对问题企业进行查处,甚至还“顺带”发现了许多比媒体曝光更严重的问题。

  而消费者期待的是,质检部门的信用档案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即企业生产的食品出现或者可能出现安全问题时,监管部门就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对其“科以重罚”。

  公众是需要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但需建立在档案信息系统完全对外公开,公众能适时查询到某家生产食品的企业是否诚信的基础上。

  虽说这样的档案系统,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我们却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它的作用。所谓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更像是质检部门的一个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而不是公众所需要的“民生工程”。质检部门只有真正承担起自己的监管职责,加强日常的监管,才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