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双汇销毁封存肉 10天损失9300万

2011/7/28 7:04:28 来源:经济视点报

   双汇集团采取开放式办厂、引入第三方监督、发展养殖业、设立食品安全日、加强原料检测及产品检测等六个方面的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陈媛媛

  7月26日,满载肉品的卡车驶往距济源市区约20公里的无害化处理现场。济源双汇两轮共销毁封存肉品5600多吨,按成本价9300多万元。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院内,在漯河市工商局、畜牧局、商务局等单位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质检人员对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封存肉。

     无害化处理

  前不久,双汇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济源双汇所有因“3.15事件”涉及的厂内封存、市场陆续退回的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此次销毁是第二轮大规模销毁。

  据双汇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产品并不全是有问题的肉,但之所以选择全部处理,是为了打消消费者对济源双汇这批产品的顾虑。这批产品将在10天左右时间全部处理完,并在济源市质监等部门包括公安部门的共同监督下进行。

  “双汇要销毁问题食品,请问具体时间和地点?会不会邀请消费者、媒体或者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在这次媒体开放会上,有记者问。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回答,这次要销毁的肉制品,全是事件发生后厂内封存、市场陆续退回的鲜冻肉、肉制品,均为济源双汇生产。从本月21日已开始无害化处理,是在济源市动检、质监、公安等政府部门主导监督下进行的。因为量非常大需要挖坑深埋,不是一天两天能处理完的,记者和消费者可以去济源现场查看。

    零距离坦对媒体

  7月23日,瘦肉精事件4个多月后,双汇集团迎来了新华社等20家媒体集体探访。

  当日,在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涛的陪同下,媒体记者参观了双汇连锁店、屠宰分割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及双汇集团技术中心,详细了解了双汇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质量保障措施及销售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开放式办厂,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双汇集团,双汇集团特邀全国的20多家媒体走进双汇,参观双汇产品的加工过程,零距离与双汇集团高层领导沟通交流。”双汇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隔着生产车间的玻璃,生猪从入厂检测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流程就呈现在媒体记者和参观者的面前了。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也有不少人前来参观,但自从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前来参观的人数骤然增加了。

  “双汇集团生产车间全部依国际认证标准设计,围绕车间设计搭建参观走廊,参观走廊与生产车间严格分离,既保障了生产的安全进行又对外开放了生产现场。”一位媒体人士称。

  不少人表示,通过这一次参观,令自己对双汇有了更深入了解,是带着疑问走进双汇,带着信任离开双汇的。

  据双汇有关负责人介绍,两天来,不少媒体记者深刻感受了双汇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形象和企业对社会的负责任。

  在当日下午的媒体交流座谈会上,万隆与媒体进行了沟通。他讲述了双汇集团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在3月15日之后为确保食品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双汇集团今后的发展规划。

  “双汇集团之所以能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肉联厂逐渐成长为屠宰和肉制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是因为自始至终对产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自始至终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万隆说,“在3月15日之后,双汇对瘦肉精检验实行在线头头检验,虽然一年增加上亿的检验成本,但产品出厂安全,尽到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值得的。同时双汇集团还采取了开放式办厂、引入第三方监督、发展养殖业、设立食品安全日、加强原料检测及产品检测等六个方面的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据透露,“十二五”期间,双汇继续坚持“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四化方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双汇集团的年肉类产销量由300万吨发展到600万吨,销售收入由500亿发展到1000亿,力争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肉类加工企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