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监管不作为是血燕造假的同谋

2011/8/23 9:13:58 来源:和讯网

  世上可能本没有血燕,但盲目进补的人多了,于是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名叫“血燕”的昂贵补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浙江等地的工商部门对血燕开展大规模的抽查,结果令众人大为吃惊。所谓进口的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甚至让检验的人员以为自己出了错。很多年里,不少中国人就是在某种奇怪心理的推动下,消费了数量庞大的血燕产品,为自己埋下了健康安全隐患。

 血燕是一个瞒天大谎,但这个谎言是如何炮制出来,并最终为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仍是一个疑问。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近日追访了血燕的多个源头,采访了有关检验检疫机构,并亲自购买样本送检,但最后只得到一个非常“骨感”的发现:在血燕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链,业内人尽管普遍了解造假内幕,却始终不曾有人去揭开。高级补品后面的高级骗局,看起来是一个长期的共谋。

  央视节目中透露的几个细节很有回味的必要。浙江省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谈到检验血燕的动机时说,无论消费者还是监管者,对血燕都不是很了解,但血燕的颜色“一模一样”就让人怀疑是否添加了什么东西。正是这种基于常识的怀疑,最终揭开了血燕的真实身份,并发现了血燕可能致癌的安全风险。既然如此,人们不禁想问,为什么工商部门以前没有对血燕开展亚硝酸盐含量检查呢?只要有一次检查超标,血燕就可能神光尽退。但不可想象的是,这么多年来的食品安全检查,都不曾伤及血燕之汗毛,这样的百密一疏几乎也堪称奇迹一件了。

  杭州老字号胡庆余堂国药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以前也经营过血燕产品,后来听说了血燕加工的种种传闻,就和杭州市药监所沟通,对方给出意见是不销售为好,于是该店就停止了血燕的销售。这个细节说明,不仅经营者部分了解血燕的真相,就连一些质检监督机构也对血燕产生过疑窦,惟独被蒙在鼓里的,只有慷慨解囊的消费者。不能不说,这个涉及资金量巨大的血燕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监管的领域。监管者的不作为,客观上给造假者提供了庇护。

  关于监管不作为的结论,另有一个事实可作为佐证。广东省检验检疫局介绍说,他们从2009年就开始对燕窝产品“每批必检”,因为执行燕窝产品亚硝酸盐零检出的标准,所以这两年几乎没有批准进口血燕。但央视记者从广东一家经营者那里得到了一张血燕的报关单和检验检疫证明,表明该批产品并未检查过亚硝酸盐含量。杭州某企业血燕产品的进口单证上,同样显示没有检验亚硝酸盐。这就意味着,在进口把关这个环节,检验检疫机构丧失了其作用。检验职能的缺失和走私的泛滥,让血燕市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三不管市场。这大概就是一个谎言最终变成一个传奇的根源所在。

  血燕本是无中生有,其中极高含量的亚硝酸盐又给需要进补的人造成了伤害。不能不说,这是近年来被揭开盖子的又一起严重食品安全事故。但更让人不解的是,职能部门对于此事的反省和处置却迟迟不见下文,似乎吃血燕的人活该倒霉。如果联系到前不久在杭州召开的山寨血燕新闻发布会,人们似乎会产生这样一个印象:血燕造假者远比监管部门更上心、更用心也更卖力。这是否就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血燕版呢?很有可能。 (蔡方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