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奶粉条形码乱象隐藏着什么?

2011/9/14 10:32:19 来源:21.cn

 五 羊茶馆

  ◎何晔 媒体人

  网上一直流传着“通过条形码前缀可辨识奶粉原产地”的所谓秘籍,如:“45—49代表日本,940—949代表新西兰……”很多妈妈信以为真。但广州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在回应记者求证时表示:条形码并非产品的原产地,而是产品注册地,用条形码来辨识奶粉原产地是不准确的。随后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奶粉卖场却发现诸多乱象,包括:生产国相同,条形码前缀不同;生产国不同,条形码前缀却相同。涉及的许多知名品牌,都在外包装标注“原装进口”等字样。

  按质监局这位负责人的说法,通过条形码前缀来判定奶粉的产地是不准确的,但这并不代表条形码可以想怎么标就怎么标。事实上,条形码使用是有一套严格规范程序的,有关部门不能仅止于被动地辟谣澄清,而应当根据记者与网民提供的线索深挖下去,看有没有“假洋鬼子”混迹其中。

  有网友认为,记者的这番求证没什么意义,认为看奶粉是不是进口货得综合多方面的产品信息,条形码前缀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因素。我很怀疑这是奶粉厂商的托儿在混淆视听——从报道来看,条形码标注的混乱状况如此明显,你们还在口口声声说没什么意义,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洋奶粉比国产奶粉贵,有的还要贵很多。妈妈们之所以舍得咬牙选购洋奶粉,甚至所谓的洋奶粉,无非是被国产奶粉这个“门”那个“门”吓怕了,如今多花钱,不过是买个安心而已。如果寄托了妈妈们对奶粉安全最后指望的洋奶粉也出现这样那样的乱象,让人情何以堪?

  不是我们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我们已经被食品安全事件伤得太多,再也伤不起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有深深的痛感。更何况,经验早已告诉我们,包装上的“原装进口”,很可能就是无良厂商忽悠消费者牟取暴利的幌子。远的不说,近期的达芬奇家具丑闻,就是现成的前车之鉴。

  家具可以不买,但奶粉却不能不吃。洋奶粉条形码标注乱象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在这些售价不菲的洋奶粉中,会不会有奶粉界的“达芬奇”深藏其中?这些自然而然的疑问,监管部门必须要尽快给出权威的回应,千万不能仅说一句“通过条形码识别原产地不准确”,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