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工资跑不过物价是一道民生考题

2011/9/29 13:00:42 来源:新民网

 记者9月27日在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发布会上获悉,在我国15个城市的四个行业中,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上多数地方工资呈下降态势。这表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实际收入同比在下降。(9月28日《经济参考报》)

  笔者注意到,这次调查涵盖了东部、中部、西部的15座城市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重点行业。应该说,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说服力。全国各地普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人社部正在酝酿出台《工资条例》。不少省份还提出了工资倍增计划,江苏省甚至提出“效益不好也要加工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却长期跑不过物价,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其实,亚当 斯密的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多数中国人是靠工资生活的。特别是普通城镇职工与进城务工人员对工资更为依赖。劳动者赖以养家糊口的工资长期跑不过物价,实际上成了民众不能承受之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虽说劳动者整体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相当数量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跟不上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节奏。和高速增长的GDP相比,房价、教育、医疗收费居高不下,食品、服装、自来水、天然气涨价,成品油涨价,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CPI指数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6%以上高位运行,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再次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物价持续攀升,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与物价涨幅,民众生活质量与消费信心无疑受到了冲击。

  出台政策措施,在“控高”的同时,做好“提低”工作。提高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责无旁贷。用人单位更应该拿出诚意与责任感为职工涨工资。

  当然,工资到底该怎么涨,需要政府做出一揽子的制度安排,有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公平的劳资平台上协商与博弈。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工资倍增计划,划定工资指导线,是一条途径,但是政策关键在执行。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让劳动者工资与企业效益、经济发展同步,把物价甩到背后,十分重要。

  而且,政府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推动涨工资。特别是积极效益不好的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要让他们给劳动者涨工资,政府应该体现责任担当。比如,减免企业税负,值得考虑。全国人大财经委与人社部曾提出过“化税为薪”的建议:对提高工资有困难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实现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即政府把一部分税收让渡给企业用于涨工资。再比如,给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破解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也应该积极去做。通过减税、融资等帮扶努力,帮助中小企业、困难企业提高竞争力与利润空间,有利于企业产业升级换代,应对经济转型与可能到来的刘易斯拐点,也有利企业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加薪困扰,消解民众的物价焦虑感。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高过工资增速,也高于GDP增速。财政收入增加意味着国库充盈,也意味着纳税人负担的增加。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增加民生福利,还利于民,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同步,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多数城市劳动者工资跑不过物价,通胀预期扩大,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实际上是对十二五规划的考验。如何增加劳动者收入、平抑物价,让劳动者的工资跑赢物价与GDP,是一道重要的民生考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