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安徽和县:无公害蔬菜检测到田间

2011/10/24 12:44:36 来源:证券时报

  安徽省和县地处皖东,位居长三角地区的边缘,也是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来是江淮水陆之要冲。唐朝时称和州,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在此写就“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不朽名篇。作为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和县素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菜篮子”美誉,其蔬菜规模化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30年的发展,当地蔬菜及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150多家,占该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0%以上,一些种植大户、合作社直供苏、浙、沪蔬菜市场。

  在食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无公害蔬菜也越来越为市场所青睐,价格水涨船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高。值得一提的是,“无公害蔬菜”一直是和县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早在2001年5月和县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目前全县有31万亩蔬菜产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5个蔬菜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5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不过,在无公害蔬菜的销售环节当地农户也遭遇到了新问题。

  蔬菜是鲜活产品,采摘后在市场存放时间直接影响其销售价格。和县无公害蔬菜产品跨区跨省供应华东市场,产量大,销售半径也大,根据各地市场的规定,蔬菜产品尤其是无公害蔬菜产品到各地市场后必须严格检测才能入市,为此和县农户供应的蔬菜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较长的待检滞留时间。这样一来,原本水灵的蔬菜新鲜度下降,其结果势必影响到蔬菜销售的最终价格。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时间,如何真正减少蔬菜采摘后进入市场的待检时间?我们最终决定把工作提前做,把无公害蔬菜检测这个环节提前到蔬菜采摘前,提前到田间。”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林敏告诉记者,给农户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该局下属单位——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经过和县质监局争取,作为安徽省质监局批准的省内唯一的蔬菜质量检测机构,该中心于2009年4月正式落户和县并通过省局验收,2010年2月通过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检测中心具备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及相关制品、农副产品等256个产品及84项参数的检测分析能力,具备无公害蔬菜(水果)中49项安全卫生指标共12大类113种蔬菜品种的检验能力,以及蔬菜中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和蔬菜生产的水质、土壤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能力,可以为蔬菜等农产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检测服务。

  “和县是华东地区的‘菜篮子’,蔬菜销售跨区跨省。所以蔬菜采摘前出具的检测报告必须是省级的,因为无公害蔬菜只有具备省级检测报告才可以被外省市场认可,同时报告要跟车运输。”

  林敏谈到,具体操作上,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下到田间,根据农户的需求负责蔬菜采摘前的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出具省级检测报告,农户在采摘蔬菜后可将报告跟车运输,到外省市场后,根据相关规定,只要有省级质检中心检测合格的报告即可直接进入市场,节省了上市时间,为农户们赢得了更好商机。

  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当地农户们的欢迎。

  和县姥桥镇联合社区张安平算得上是村子里的能人,也是远近小有名气的种菜大户,自家种上了20多亩、近十个品种的蔬菜。张安平告诉记者,有了蔬菜质检中心的提前把关,“田里蔬菜带着省级检测报告跑,可以在外省市场免检放行,时间节约了,蔬菜新鲜水灵可以卖更好的价格,收入确实比以前高。”张安平特别谈到,这些检测服务和报告出具费用全免,使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

  林敏介绍,自检测中心运行以来,为像张安平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检测蔬菜1000多组,农户的经济效益比往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同时检测中心的工作并没有停留在蔬菜采摘前的检测上,其与县农委蔬菜办、乡镇农技站协作,建立县、镇、村三级蔬菜检测网络,针对重点镇、主要品种、重要指标确定了100个监测点,每月对检测结果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投入品使用监管,指导蔬菜种植,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控制,以确保蔬菜品质,确保和县“无公害蔬菜”金字招牌不褪色。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