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消费者对洋食品不咋“感冒”

2011/11/1 13:16:24 来源:北国网

 很多进口食品一直不怎么畅销,除了进口奶粉和一些饮料外,消费者似乎很少购买洋食品。近日,记者走访几家超市后得知,这些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洋食品,在超市销售情况不太理想,一家超市甚至取消了进口食品专区。

  当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市区内一家超市,这家超市的销售员告诉记者,超市刚开始经营时卖过2年进口食品,但现在很少有顾客再来选购洋食品了。“可能是进口食品比较贵吧,有时还容易出现断货的情况。 ”一位销售员对记者说。

  在另外一家超市,记者发现一些休闲食品在搞促销,部分食品价格正在下调。记者注意到只有一位市民的购物车中选购了一款洋食品,而这款进口韩国辣酱的售价是国产同类产品价格的9倍。记者观察这些洋食品后发现,进口食品的生产日期都在7个月左右,显然这些洋食品很少有人问津。

  在枫情水岸附近的一家超市,记者注意到这些洋食品似乎正在被人淡忘,包装袋上落满了灰尘。这家超市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他家很少进洋食品了。“以前这些进口食品就卖的不咋地,一些年轻人经常来买,但也只购买特定的那几样,比如巧克力和糖果之类的,其他的洋食品有时2个月也卖不出去一件。我已经把销售进口食品的区域撤掉了。 ”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超市销售的洋食品一旦过了保质期就会被扔掉。一位经营者说:“超市不能光进保质期长的食品,有时一些洋食品保质期短没卖出去,扔掉了,我们就赔钱了。 ”

  那么消费者为啥不对洋食品“感冒”呢?记者在超市内随机采访了几位选购商品的市民,他们都表示进口食品的售价比较高,与国内同种类的食品相比不但生产日期长,还会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并且口味也不一定适合。“一袋天津产的辣酱才1.5元,进口的就要卖10多块,而且还不知道味道如何。上次买了一袋进口薯片,感觉口味适应不了。 ”市民张小姐对记者说。

  不过,记者在市区内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这家超市为了满足顾客和超市商品种类的多样性,尽管进口食品专区还存在,但消费者却很少光顾。

  本报记者孙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