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辽中4600万斤待销白菜昨日售罄

2011/11/2 11:32:20 来源:辽一网-华商晨报

  辽中县委宣传部发函感谢本报 多位蔬菜经纪人:今年国内白菜价遇历史低点

  新闻回放

  近日,辽中县于家房镇和朱家房镇的大白菜缺少销路,当地政府借助本报为4600万斤大白菜寻找买家。

  首次报道题目:《辽中4600万斤大白菜等买家》

  走基层

  记者帮办

  晨报讯(记者 赵威)前段时间缺乏销路的辽中县4600万斤大白菜,如今成了香饽饽,11天时间就被全部拉走。

  昨日,记者从辽中县了解到,当地待销的大白菜已基本被收购一空。

  辽中大白菜成香饽饽 遭遇菜商“疯抢”

  “我们一共用了11天时间,将辽中于家房和朱家房两地待销的大白菜全部收购完了。”昨日,沈阳榆园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刚对本报记者说,收购行动已于当日中午前收工。

  罗刚介绍,因为前段时间气温骤降,公司担心大白菜被冻坏,为让菜农不受损失,从10月22日开始,榆园方面增派了运菜车辆,每天雇70余辆货车到地头抢运大白菜。

  “最近10来天,村里菜地里和村口路边每天都排满了收菜大车,菜农们每天要忙到天黑。”昨日,辽中县于家房镇青麻坎村党支部书记吴宝昌介绍,目前,村里大白菜基本售完,菜农们不再担心降温导致大白菜被冻坏。

  记者了解到,本报相关报道见报后,全国数十个买家都赶来收购大白菜,辽中大白菜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中共辽中县委发函 感谢本报报道走基层活动

  近日,中共辽中县委宣传部给本报发来传真信函表示感谢,信函中说:

  近日,华商晨报组织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中,文字记者赵威和摄影记者贾民两位同志深入到辽中县田间地头,与菜农接触,了解今年当地大白菜的产销情况。

  两位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我县于家房镇和朱家房镇的大白菜因丰产急盼买家。华商晨报随后以《辽中4600万斤大白菜等买家》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华商晨报经过与国内多家媒体的联动,帮助辽中大白菜促销,最终寻找到了买家。

  “经过华商晨报的推动,仅过一天,菜农们就接到了来自榆园酸菜1000万斤的大订单。

  对于华商晨报推出的《辽中4600万斤大白菜等买家》的系列报道,辽中人民深表感谢,并期待华商晨报持续开展走基层活动,借助媒体平台帮助农民销售丰收的农产品,也让走基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用“赌”的心态种菜不可取 应加大与外界信息联系

  昨日在记者的走访中,多位蔬菜经纪人表示,由于山东和河北等地大白菜大丰收,价格再创新低;又赶上多地大白菜的集中上市,大白菜的价格在短期内上升空间不大。总体来看,今年国内大白菜价格行情再次遭遇历史低点。

  事实上,最近几年,大白菜价格起伏不定。

  2009年,受冻雨影响,大民屯数亿斤大白菜运不出去,价格由0.2元/斤跌到0.08元/斤;而去年由于气候不适宜造成大白菜减产,加上受到韩国泡菜危机及南方需求增加影响,白菜涨至0.5元/斤。

  今年沈阳大白菜大丰收,大白菜(毛菜)地头收购价最低跌至0.06元/斤左右,市场批发价在0.2元/斤左右。

  对此,辽宁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方天堃认为,大白菜的价格波动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的大白菜种植比较分散,菜农种植时缺少科学准确信息的引导,有些盲目性,甚至一些菜农带着“赌菜”的心理去种菜,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价格波动可能较大。

  方天堃认为,只有打破传统的农业操作方式,让大白菜的信息尽可能大范围地传播出去,通过更多的农村经纪人来推介大白菜,才能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为大白菜打开销路。

  方天堃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建大型农业合作社,通过开展订单农业的方式寻找出路;同时针对周边城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形成一定规模,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