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村民种菜政府给补贴 一位村支书的“蔬菜账”

2011/11/7 10:05:37 来源:江西日报

  “现在,村里大棚种满了辣椒、莴笋等一批反季节蔬菜,上市早,不仅供不应求,价格也比正常上市的蔬菜高出一倍多。”

  “我们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占地1200多亩,有800多个大棚。”

  “大棚蔬菜种植,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人均年纯收入从2006年的3000元,增加到2010年的1万多元,增了2倍多。”

  …………

  熊汗议是新建县联圩镇肖淇村的村支书,他对村里蔬菜种植情况了如指掌,津津乐道。

  肖淇村从2006年起开始种植大棚蔬菜,2008年8月成立了良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新建县工商局注册登记。

  “我们村里蔬菜大棚有今天的规模,多亏了政府财政的补助。”熊汗议说,2008年初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使肖淇村的蔬菜产业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这场罕见的灾害,不仅压垮了400多栋大棚,更动摇了不少村民的信心。在困难时刻,政府出资10多万元帮助村民走出困境。

  2009年,肖淇村申报到南昌市新菜地开发项目,获得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将大棚由以前的竹子支架改造成现在的钢铁支架,抗灾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肖淇村再获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用于大棚的沟渠改造、土壤改良以及平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熊汗议对村里未来蔬菜种植充满信心:“我们下一步将创建高标准无公害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200亩,项目建成后可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高产的无公害蔬菜。”

  记者点评:

  今年以来,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国家多次重申“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从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措施稳定物价。显然,肖淇村蔬菜产业在政府财政支持下迅速发展的事例,充分体现出了发展型、调控型财政的特点。

  财政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弥补市场缺陷、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建设“五型”财政,就是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既保障经济建设重点支出需要,又兼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既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近年来,我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改进财政调控手段,创新财政运作方式,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办了许多实事、大事。

  仅以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为例,自2008年至2010年安排了35.05亿元财政资金,其中中央财政9.3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整合25.75亿元,支持水稻、柑橘、水产和油茶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中央财政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已下达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65亿元,除支持以上四大产业外,还将蔬菜产业纳入支持范围。(记者 李冬明 通讯员 仇文辉)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