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餐饮品牌”不是评出来的

2011/11/9 7:32:25 来源:羊城晚报

  “2011年中国特色餐饮50强品牌”新鲜出炉(据《羊城晚报》11月7日),真正讲饮讲食、识饮识食的广州人恐怕只能无言以对,或莞尔一笑。

  这种由某部门或某协会“钦定”的品牌评选,其标准见仁见智,可谓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比如,这次上榜的“十强”多为“国字号”企业,包括广州地区乃至广东唯一跻身其列的也是国有企业。在民资与外资主导餐饮市场的广州鲜有企业上榜,有学者指“不愿意递交资料参与评选”。如果评选主要是“国字号”的自娱自乐,那么又有多少公信力?

  广州的餐饮市场已高度市场化,餐饮企业无论背景出身如何,时刻都在经受市场考验;识饮识食的广州人每天都在用钞票“评选”餐饮品牌,优胜劣汰的悲喜剧每天都在上演。上榜不上榜并不重要,客似云来才是王道。所以,在广州,“餐饮品牌”是吃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

  有学者认为,广州的餐饮企业“小富即安不愿冒险做大”。的确,广州饮食业“水很深”,广州的食客很难“忽悠”。在全国“十强”中,全聚德在广州开分店铩羽而归,杏花楼、俏江南在广州的分店也寥若晨星———连在全国逞强,都不能在广州逞威,又何必指责广州的餐饮企业“不愿冒险”?

  其实,因饮食口味和风土人情不同,饮食业颇受地域限制,在“上榜”的企业中,旗下餐饮店也大多局限于一隅。随着各地人员频繁流动,快餐连锁店确有发展的空间,但中式快餐至今仍受制于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突破限制并被市场认可尚需时日。“做大做强”应以市场需求为方向,而非以“十强”、“50强”为目标。

  对于只盯着食客的广州饮食业来说,上榜不上榜也许“都付笑谈中”;倒是对管理餐饮企业的官员们来说会有些刺激,他们很可能“恨铁不成钢”,然后殚精竭虑全心全意“支持和鼓励企业的连锁经营,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做大做强餐饮业”。然而,前车可鉴:十多年前,有家号称“广州第一鸡”的老字号就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猛开分店,不久却倒闭了。企业的事情让企业做主,官员们能把食品卫生管好,广大食客就谢天谢地谢政府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