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豫皖大豆购销或陷僵局

2011/11/11 10:25:01 来源:粮油市场报

     近期,由于豫皖大豆涨速过快,互相攀比追价,导致市场一时难以接受,加工企业放弃采购,收购商和农户开始惜售,购销即将陷入僵局。

    10月25日至11月8日,河南、安徽产区大豆收购价格一路冲高。目前,河南省永城市新桥、马桥、裴桥等集散地收购价已达4360元/吨,比10月25日上涨180元/吨;漯河4280元/吨,上涨100元/吨;周口4300元/吨,上涨140元/吨;南阳4300元/吨,上涨160元/吨。安徽太和4420元/吨,上涨220元/吨;亳州市的涡阳闸北、高炉镇涨幅更快,收购价已破4500元/吨,高的已达4540元/吨;淮北百善镇4480元/吨,提高280元/吨;宿州的时村也已突破4400元/吨。

    多重因素推动豆价快速攀升

    据调查,导致豫皖大豆涨速过快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去年大豆价格一直低而不稳,改种现象严重,实际大豆播种面积可能明显低于官方数据,总产比去年的降幅或高达30%,而目前玉米收购价格已高达2100元/吨以上,“2斤半玉米换1斤豆”的观点,促使着大豆收购商的提价意识。

    二是今年新豆上市后,因东北豆价格明显高于河南和安徽,加上质量的悬殊,企业吞吐量较大。据调查,目前豫皖大豆流向大型蛋白企业的总量已占总产的20%以上。

    三是由于产地豆源明显减少,加上自身水分明显降低,从10月18日起,安徽、河南、山东及苏北等周边粮库好似又看准了商机,在产地大批量采购,于是收购商干湿不分,降低质量收购。据调查,流入粮库存储的大豆只占总产的不足10%,其原因是收购商反应太快。

    四是由于粮库的参与,“再赌一把”的心理让部分收购商开始压库囤积。据调查,安徽淮北、亳州以及河南永城马桥等地有很多收购商从新豆上市以来,只收不卖,压库待涨,多的上千吨,攀价风在各地纷纷刮起。被收购商和经纪人买进囤积的数量占总产的25%,真正流向批发市场的只占总产的10%,目前农户手中仅有35%。

    市场反应迟缓销售不见转机

    10月底,广西南宁市场豫皖大豆平均售价为4560元/吨,广东东莞常平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批发价4540元/吨,武汉白沙洲市场4520元/吨;而当时产地的车板报价已达到4480元/吨,加上运输和入仓费用,成本价已高出售价170元/吨。

    短短一周,产地和销区的售价便出现较大的变化,到11月8日止,产地车板报价均突破4500元/吨,市场销售价也开始提升。7日晚广西南宁市场优质豫皖大豆售价开始向4800元/吨逼进,广东东莞市场也已过4700元/吨大关。

    由于涨幅过大,加工企业暂停采购,粮库也未“吃饱”,部分集资还没有充分利用,受价格陡涨的抑制,继续采购入仓面临风险,大批大豆囤积在部分商户手中,切断了流向,资金、仓容将面临危机。这样一来,11月中旬起将出现一段时间的“僵局”,“持久战”可能上演。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东北豆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价格略有下跌,豫皖大豆到南方各地的价格已接近东北豆,一旦收购价突破4500元/吨,至少到11月底利润空间为零。所以,建议商家冷静对待和观察市场,把握机遇,切莫盲目跟涨和人为炒作,以免市场转向。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