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合格率”看上去很美

2011/11/17 9:07:41 来源:新浪网

 ■李晓红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12日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整体水平持续稳定提高。

  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说中国食品安全合格率超过90%,自然难以服众。当然,民众不相信食品安全合格率有如此之高,并不意味着不渴望食品安全,恰恰相反,太期待食品安全了。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带给民众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民众对于这个看上去很可观的数据并不买账,也就不难理解了。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使得社会的信任鸿沟正在不断加深。

  其实,我国建立食品生产许可制度以及相关标准检测制度等等,本意即为保障食品安全,但基于较低的食品行业标准和缺乏有效的监管,那些貌似安全的食品只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安全,受伤的还是民众。比如牛奶标准,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因此,一些食品在我国是合格的,按国际标准衡量则是不合格的。

  蒲长城认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似乎有推卸自身监管责任之嫌。

  诚然,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但高品质的监管也不可或缺,如果只将责任推给生产企业,而不去担负监管本应该承担的责任,伤害的不仅仅是监管部门的权威,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作为食品监管方,似乎更应该考虑如何通过监管来促成食品安全的实现。

  退一步来说,即便超过90%的食品安全合格率属实,也不能让人释怀,毕竟仍有近10%的食品不安全,这个比例并不低。

  当然,食品生产企业更需要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我国食品行业因安全事故频发而危机重重,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食品生产企业重建市场信任就势在必行。比如,国内肉类企业得利斯(13.71,0.00,0.00%)建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可追踪追溯体系,或许值得同行企业借鉴。其不仅将产品质量控制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中,而且从根本上杜绝食品问题发生的根源,必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民众或许并不质疑。据公开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的水平以上。

  事实上,出口食品不仅有国内进行检测,更有进口国家和地区的严格把关,食品安全一旦出了问题,不但经济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引发政治事件,像出口到日本的“毒水饺事件”,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事件”,在国际上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针对出口国外甚至港澳地区的食品有着严格的把关程序。

  民众期待拥有的食品安全,需要企业的诚信和行业自律,更需要高品质的监管,而不是看上去很美的“食品安全合格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