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洋奶粉频现质量问题 涨价底气何在?

2011/12/14 14:36:10 来源:食品商务网

    近年以来,洋奶粉频现质量问题。近几年进口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被退货的事例并不鲜见。去年以来,中国入口的洋奶粉更是接二连三被查出问题。今年以来,美素、雅培、多美滋等进口奶粉均陷“生虫门”,但是这些并不无畏于洋奶粉的涨价。

    洋奶粉再现涨价风潮

    明治奶粉被检出放射物铯的事件还未落幕,洋奶粉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涨价了。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洋奶粉的第四次涨价了。早在今年3月份,美素部分奶粉就上涨了18-31元;6月份,雅培平均提价10%,雀巢“换包装”后约提价20元;7月,惠氏奶粉价格涨幅达10%-15%。

    在沉寂了5个月之后,洋奶粉再次开始蠢蠢欲动。多家洋奶粉近期在主品牌之外推出了售价更高的系列产品,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阶段,900克)售价突破了400元。惠氏方面证实称,由于“启赋”配方进行了优化,同时为了配合新国标的要求,对部分营养素含量进行了调整,因此造成生产成本上涨。

    除启赋外,雀巢、雅培等多个洋奶粉品牌都在今年陆续推出了价格3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雀巢从德国进口名为“超级能恩”的奶粉,1阶段售价每罐308元;雅培也推出了声称丹麦进口的“菁智”,1阶段售价高达每罐470元。

    涨价底气何在?

    洋奶粉的质量安全问题频现,涨价底气到底何在呢?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内奶业丑闻频出,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洋奶粉自然成为部分消费者的首选,市场地位日渐稳固。

    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

    近日召开的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场占据60%-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场所占份额已达90%以上,掌握了我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内消费者更加信赖洋奶粉,高端乳制品的可替代性下降,导致洋奶粉的市场地位更加无可撼动,国内乳制品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在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要振兴国内乳业,当务之急是恢复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除了提高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外,还需树立起勇于承担责任,关切消费者健康的良好形象。没有一个国家能保证自己的奶粉是百分之百合格,安全的,但是能保证在出事之后企业能主动承担责任。出现问题并不是件恐怖的事情,坏就坏在国内乳企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让消费者看不到希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