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卫生部再度公开征集“地沟油”检验方法

2011/12/20 12:32: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12月13日,卫生部网站发出告示,称为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现公开征集“地沟油”检验方法。

  这已经是卫生部第二次征集检验方法了。

  就在前一天,公安部网站发布信息称,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成效显著。3个多月来,各地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打掉涉及全国28个省份,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销售等多环节于一体的制售“地沟油”犯罪网络60个。

  一方面,打击地沟油行动硕果累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连最基本的检测方法还没有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地沟油是高科技产品吗

  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有关地沟油的研究被本报报道,他估计,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这个报道引发轩然大波,也引发国家对地沟油问题的重视。

  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随后,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制作加工食品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

  5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

  公安部也针对地沟油开始采取专项打击行动。

  然而,从今年9月开始,这个问题开始变得技术起来。

  9月18日,卫生部发布消息,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而参与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的,包含了卫生部、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粮食局、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除了这些部门,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的13名专家也参与其中。

  当时,共征集到5种检测方案,然而专家论证的结果显示,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地沟油。

  12月13日,卫生部为此再次公开向社会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告诉记者,如果监管部门连检测方法都没有,如何进行打击?在法律上,如果检测不出地沟油,凭什么认定那个东西就是地沟油呢?这等于缺少证据了。

  杨小军对食品安全问题很关注,今年9月国家行政学院曾组织过一次面向司局级干部的食品安全监管培训课程。而地沟油,正是杨小军关注的重点。

  “已经进入中国人食物链的地沟油,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有哪些危害?能不能达到正常的食物要求?”杨小军说,可惜,尚未看到有关监管部门的解释。

  在我国,食用油有一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即《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关于食用油的理化指标检测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游离酚(棉籽油)、总砷、铅、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农药残留共9项指标。

  公安部门在浙江宁海曾查获了大量“地沟油”并送检,但是按照这个标准,送检的10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

  对于这样的尴尬,南方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也觉得很为难。这位所长告诉记者,要检测一样东西,就需要一个标准,规定好检测哪些项目,这些项目都符合标准了,就是合格产品。地沟油本身就是非法的,自然不能用食用油的标准来检测。但矛盾的地方在于,要不要为非法的东西制定一个标准?

  “地沟油是不是食用油的一个新品种?”杨小军说,这是个关键问题,但现在还没有权威的说法。

  从公安部门查获的地沟油案件看,似乎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并不复杂。“都是农民在家里摆一口锅,那么熬煮、蒸馏,没什么复杂的。”杨小军说,能简单生产出来,就肯定有方法检测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同样对“无法检测地沟油”的新闻感到不解。在他看来,对抓获的制作地沟油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一定就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那检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有关部门两次高调向社会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似乎这已经成为一个科技攻关项目。但在杨小军看来,这样的做法让人困惑。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