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杨国英:奶业危机背后的耕地困境

2011/12/27 11:32:43 来源:新浪网

奶业危机背后的耕地困境【一家之言】

  杨国英   蒙牛再出食品安全事故,虽尚不能断定其含黄曲霉素M1超标奶品是否流入市场,但可以肯定的是,黄曲霉素M1超标的奶品将可能导致食用者致癌。

  不管发生霉变的饲料来自蒙牛自办牧场,还是来自牧民散户,使用霉变饲料甚至过量使用添加剂,早已是中国畜牧业的潜规则,亦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痼疾。一个更为结构性的困境是,中国满足健康养殖的耕地需求严重受限。

  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爆发后,在国家高额补贴的刺激下,大规模的养殖小区纷纷建成,但是奶业健康发展所需的耕地却难以突破,未来这种结构性困境将更为严重。以中国当下人均牛奶需求测算,如果采用健康养殖方法,其所需增加的牧草种植以及养殖面积,将增加500万亩。以此为标准,在2020年中国人均牛奶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时,将需要1600万头以上的奶牛存栏量,届时所需增加的牧草种植和养殖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左右。这仅仅是健康发展奶业所需增加的耕地面积,如果再加上其他畜禽蛋奶健康养殖的需求,到2020年中国所需增加的耕地将在4000万亩左右。

  如此巨大的耕地需求,对于已日悬于18万亩耕地红线的中国而言,必然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示,到2020年新增建筑用地将占据585万公顷,虽然其中125万公顷将利用未开发土地完成,但对耕地的侵占仍将达到6000万亩左右。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算上中国1600万亩的退耕还林欠债,那么对于耕地本已紧迫的中国而言,健康养殖所需的4000万亩耕地必然会难以“安置”。

  对于大豆(4315,-17.00,-0.39%)已沦陷、小麦(2358,4.00,0.17%)玉米(2256,-1.00,-0.04%)亦已陆续进口的中国而言,粮食种植所需耕地面积本已难以为继。健康养殖为需增加耕地面积,只能从约束建筑用地中“挤出来”。当然,理论上还可以通过开垦未被开发土地进行调剂,但是面对中国同样严峻的生态恶化以及已有的1600万亩退耕还林欠债,这条路很难走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