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2012:民生新方法论 希望人人都能吃上放心食品

2012/1/3 9:14:39 来源:工人日报

   编者按
  今天是2012年1月1日。

  新年伊始,回眸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盘点亿万民众关切,我们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果欣喜之余,更多地对未来有着深深的期盼。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伴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进程,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社会公平与保障成全年关键热词。

  这一年,民生优先的战略稳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工作重心。

  这一年,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在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怀有几多期盼,孕育几多希望。

  为此,本报特别推出专题,从涉及公共服务的食品安全、药价虚高、收入分配、社会养老、交通出行、保障性住房、公车改革、微博民意等八个方面,立足既往成就,直面现实挑战,寻求破解良策。

  这是一份有表情和体温的民生新方法论:希望远离地沟油,希望住上安心房,希望物价低一点,希望收入高一点,希望出行能少一些拥堵,希望养老能多一些保障,希望权力运行更公开,希望社会监督的途径更通畅。

  2012的中国,带着民生期盼出发,必将用希望点亮幸福。

    食

  【成果】

  2011年9月,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捣毁6个制黑窝点,抓获嫌疑人32名,查获食用地沟油100吨。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难点】

  目前我国对于地沟油与食用油的具体分类标准以及地沟油检测标准尚未明确,同时,实际操作中,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突出。

   【期盼】

  2012年,希望地沟油远离餐桌,人人都能吃上放心食品。

  【方法】

  方法一:北京市公益律师沃兴伟:一些相关环节监管不到位是突出问题。部分法规实施缺乏操作细则及少数部门执法过程中的“温柔”,造成黑心厂家违法成本过低。因此,应着力对监管部门严苛问责并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方法二:社会学者郭簃:真正铲除地沟油等食品安全“毒瘤”,不仅靠科学有效的监测标准和生产要求的出台,更要从根本上形成部门协调行动的长效机制。未来,如何避免形成监管“真空”才是关键。

  【点评】

  “地沟油”为食品安全问题,而这食品安全问题属公共服务问题,除了建立和明确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测国标之外,还应建立长效问责监督机制。

  药

  【成果】

  2011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药品差比价规则》,明确规定,有效成分相同药品,价格必须相同,防止企业用变换名称、变换规格包装方式变相涨价。此前11月22日,发改委发布《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从12月1日开始对其定价范围内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新一轮遏制药价虚高政策调整正在进行。

  【难点】

  药价虚高困扰多年,药品招投标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遭遇严峻挑战。药品加成政策与招投标体系“合谋”,致使参与招投标各方在利益均沾“潜规则”下,最后只能合力推高中标价。

  【期盼】

  2012年,药价真正将下来,看病不再那么难。

  【方法】

  方法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应尽快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价管制政策,并赋予其药品询价和采购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初步遏制药价虚高。

  方法二: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教授:遏制药价虚高根本是从体制机制入手进行深入改造甚至重新设计;同时改革政府定价机制,限制最高零售价定价。药价虚高主要由政府管理缺位造成。政府应在整顿医疗秩序和医药秩序方面下功夫,通过购买服务,搭建平台,监管好药品质量和流通。

  【点评】

  取消15%的医院药品加成管制,改革目前药品招投标体系存在的缺陷是能否遏制药价虚高的重要着力点。

  住

  【成果】

  2011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20%左右。2011年11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逾1000万套,实现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

  【难点】

  保障房建设从资金投入到质量保障再到后续服务和分配环节等各链条都呈现不同程度隐忧。仓促上马,监管不力以及政策环境和相关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成保障房建设推进乏力的重要原因。

   【期盼】

  2012年,希望保障房建设真正到位,实现公平分配。

  【方法】

  方法一: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政府应专注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可交给民企去做,改称“市租房”,并给与其适当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对特殊群体发放“租房券”满足其最基本住房需求。市租房经营者可凭租房券到政府部门换取租金。 

  方法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孙飞:保障性住房在建设上应与商品房同等质量与品质,应加快制定《住房保障法》,从立法高度保证保障房质量,对于偷工减料等造成不良后果及安全隐患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点评】

  公平分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生命线”。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建立公平分配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薪

  【成果】

  2011年11月24日至12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对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和构成,需执行国家统一政策;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

  【难点】

  目前,名目众多的津贴补贴已成事业单位间收入差距过大主要原因。一些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收入分配失控问题,尤其垄断行业或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更为突出。

  【期盼】

  2012年,希望工资差距不要过大,希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方法】

  方法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袁刚:完全拉平收入差距没必要。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是清理冗散机构,裁撤冗员。精干办实事的公务人员可加薪,裁撤的冗散人员可吃社保。相当多事业单位可推向市场。

  方法二: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如何科学规范高收入事业单位的各种补贴来源,实际已成事业单位收入差距问题解决关键所在。而更艰难的改革在于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

  【点评】

  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思路是“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在科学分类基础上理顺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回归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养

  【成果】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实现全国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今年以来,民政部官员表示将试推“以房养老”。2011年10月20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鼓励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

   【难点】

  不少地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相关职能和配套体系尚未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有效互动和收益互补机制。

  【期盼】

  2012年,希望享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的保障。 

  【方法】

  方法一:国务院参事魏津生:应构建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这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的最重要保证。其意义在于:确保公平,即老年人人人共享;确保基本,既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又适应基本养老能力;确保永续,解决财力有限与需求几近无限的矛盾;确立标准,即为规划决策、资金投入、评估监管提供可操作标准。

  方法二: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功教授:未来应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对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加快发展老年人护理康复服务。

  【点评】

  应建设和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行

  【成果】

  2011年9月初,北京市发布 “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将研究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拥堵费”再次高密度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议论焦点。

  【难点】

  最近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快速扩张,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不少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基础薄弱,公共交通轨道建设明显滞后成为制约道路交通畅通的重要瓶颈。

  【期盼】

  2012年,希望出行更加畅通,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方法】

  方法一: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目前北京收取拥堵费不是最好时机,因为相关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还未完善。

  方法二:北京市公益律师沃兴伟:产生拥堵的原因需深入分析,不一定主要由车辆使用人造成。公交管道建设及道路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也值得重视。另外,收费标准或幅度也与所占用时间和核心方位相关。这些标准制定都应符合不同城市实际情况,并符合城市交通建设长远发展规划。

  【点评】

  公众普遍质疑的并非征收拥堵费本身,而是收费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状况。事实上,治堵最核心问题是解决道路资源和公众对道路资源日益上升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车

  【成果】

  2011年11月18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发布,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出《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县级以上政府应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

   【难点】

  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超过20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近2000亿元。如何将新出台的细则和规定真正落实到位,成为改革的焦点和难点。

  【期盼】

  2012年,公车改革能真正到位,三公消费真正降下来。 

  【方法】

  方法一:著名“公车改革”研究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公车使用的社会化与货币化是车改两大方向,而治理成败关键在于对超编超标超期公务车辆敢不敢下重手处理。建议应多管齐下统筹协调。制定时间表并明确线路图。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

  方法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孙飞:公车本身受益者同时又是公车改革决策者,这样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很难真正实现“公平”。若相应机制不改,公车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点评】

  从世界各国来看,公车制度有三类:配给制、社会化、货币化。《细则》是完善配给制,《征求意见稿》则强调社会化和货币化,是大众最期盼的,下一步关键是要落实好。

  微

  【成果】

  据CNNIC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微博用户在2011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微博已成中国社交网络首选。2011年9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首次通过Facebook、Twitter和新浪微博与全球网民交流。从2011年12月下旬开始,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相继宣布推进微博实名制试点。

  【难点】

  微博实名制后能否真正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是关注焦点。目前,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还缺乏明确有效的法律保护。同时实名制是否会影响微博使用者充分自由表达观点,尚存争议。

  【期盼】

  2012年,微博能更真实地表达民意。

  【方法】

  方法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同样出现了媒体的自我审查等问题。总体来说,应对于组织、机构的言论、信息发布应当给予严格监管,实行实名制,而应对个人言论应当给予充分的宽容,实名制应当具有自愿性。

  方法二:社会学者郭簃:微博实名制确有不少益处,对于“微博谣言”和微博公信力降低的现象会有明显遏制。但就目前法治环境看,不少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尚存在诸多顾虑。只有彻底健全相关制度和完善监管,保障网民合法权益,实名制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点评】

  微博实名制初衷是好的,有助于建立和谐诚信的网络环境。关键是不影响原有舆论表达的空间和更好地保障网民的信息安全。而这些都要靠制度的健全和监管的到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