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本土品牌出事外资乘虚扩张 食品股并购掀新战云

2012/1/27 8:02:50 来源:中金在线

  据港媒报道,内地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早前蒙牛(2319)又爆出致癌物超标的毒奶事件,令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大失信心。不过,在本土品牌陷入信用危机之时,潜伏多年的外资品牌却大举出击,乘虚而入,斥巨资扩产能有之,直接并购内地同业的更越趋频密。市场人士预期,内地食品行业势将掀起新一轮市场争夺战。

  去年底,蒙牛再爆毒奶事件,令刚走出三聚氰胺阴影不久的中国奶业,重跌困境。时隔不到半月,外资食品雀巢以拯救者姿态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黑龙江双城市建设公司在华最大的鲜奶供应基地,并与当地政府共同开发现代化养殖业。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称:「瑞士企业雀巢将帮助奶农以现代化养殖方式,提供高质量的牛奶。」他还表示,未来会通过更多方式让中国消费者知道,雀巢在中国的产品是100%安全的。

  雀巢25亿强攻鲜奶市场

  内地食品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外资企业在华扩张历程虽也经历波折,但仍不乏愈并愈大者,其中尤以休闲食品、酒类行业为主(见表),惟鲜奶市场因长期被本土品牌垄断,外资罕有并购机会。

  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的数据,2010年龙头奶企蒙牛、伊利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和20%,外资品牌中仅雀巢拿到1.5%,其余均被排挤至乳酪市场。尽管如此,消费者对龙头老大的满意度却不尽如人意。中国质量协会在去年9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24个本土鲜奶品牌中,伊利和蒙牛的品牌满意度竟位居第19、20位。

  本土奶企称未感受压

  眼见外资品牌高举质量旗帜涌入鲜奶市场,一名本土奶企人士却表示未感压力。该人士指出,在中国,奶企能获得多少鲜奶市场占有率,取决于奶企能获取多少上游奶源资源。而建立上游奶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并未感到太大威胁。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表示,虽然蒙牛等本土企业过往获得较多政策支持,但中国政府在食品领域并没有特别优待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也很善于与各级政府搞好关系。因此,除非是政府的「私生子」国有企业,否则就地方政府来说,始终是利益先行。由此看来,民族品牌对洋品牌来说,也并非持有绝对优势。

  故此,在与洋品牌的竞赛中,因为本土品牌屡失消费者信心,未来若外资品牌在源流供应上跟得上扩张步伐,现时本土品牌的优势随时不保。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