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蔬菜基地丰盈村民“菜篮子”

2012/2/1 10:48:1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春节期间的一场瑞雪,给天水市秦州区披上一层银装。人们正在置办年货,而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区杨河村的一些村民,却在自家的塑料大棚里忙活着。年前的蔬菜价格直线上涨,让这里的村民喜上眉梢。
1月19日,踏着弯弯山路上的厚厚积雪,记者来到杨河村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区,放眼望去,一台台梯田化的耕地里,布满了一座座蔬菜大棚。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一首《好日子》让正在忙活的老李不由得跟随收音机传出的音乐声哼了几句。
  老李告诉记者,他们家以前主要以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虽然每年收成比较好,但经济收入并不高,自从他们村被确立为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区,投资建设蔬菜大棚后,村民的经济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多倍。老李简单算了一笔账,他们家共4个大棚,每个大棚一年种上一茬辣椒或西红柿,1年能挣2—3万元。老李的大儿子告诉记者,今年蔬菜收成好,他们家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便以后卖菜用。
  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区的建设让众多菜农受益不少。在另外一个大棚内,村民李恩全家正在紧张地割韭菜。“除夕夜吃饺子,大多数人喜欢用韭菜馅,年前韭菜销量紧俏价格攀升,1个大棚一茬韭菜能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打算再租2个大棚。”李恩说,要想收入好,就要多付出劳力种出优质蔬菜。
  家住天水市秦州区南郭路长通家园小区的刘女士说:“自‘菜篮子’流动售菜车开进小区,买菜方便了不少,价格便宜,菜也新鲜。”在天水郡蔬菜批发市场销售蔬菜的杨河村村民告诉记者,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区的建设,不仅让种菜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为市民带来了便捷。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天水市用于“菜篮子”基地建设的资金已达320万元,建成“菜篮子”基地10513亩,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
  玉泉镇杨何村村委会马书记介绍,近年来,一方面因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秦州区近郊大量的川地被征用,而这些川地绝大部分为蔬菜种植用地,蔬菜面积不断减少,对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工程和菜农的生机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秦州区玉泉镇杨何村位于南山阳坡,该村有农户378户1742人,有耕地5704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1915元。该村地处浅山半干旱山区,土地肥沃,但因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这些土地仍以种植传统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农民增收缓慢。
  鉴于此情况,2008年以来玉泉镇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半山区的杨何村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蔬菜大棚,积极推广设施农业,探索浅山干旱山区蔬菜发展路子。大棚建成后,针对农户户均棚数多、经营难、缺乏蔬菜种植经验的问题,合理流转土地,将剩余大棚通过租赁的形式由西十里等川区村菜农经营,既能解决川区村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又能有效带动山区村的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