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别忽视低收入群体的CPI

2012/2/10 9:50:57 来源:京华网

 2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影响CPI约3.29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3.0%,猪肉等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18.7%。(2月9日《法制晚报》)

  1月CPI同比上涨4.5%,这是自去年8月CPI连续下跌以来,首次出现止跌回涨。但在总体上,CPI渐趋平稳的态势没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去年CPI处于高位,还是现在趋于平稳,物价都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上涨态势。以今年1月为例,4.5个百分点的CPI涨幅中,单是食品价格就占了约3.29个百分点,占比约73%,也就是说,七成多的CPI涨幅都是由食品价格“贡献”的。而在食品价格中,鲜菜、肉禽等人们餐桌上少不了的“基本食品”,其价格涨幅又高于食品平均价格涨幅。

  4.5%的CPI涨幅也许并不算太高,但是,食品价格超过10%的涨幅、鲜菜价格超过20%的涨幅,却让人有些吃不消,尤其是那些低收入人群。这兴许就是官方的CPI数据与人们对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有差距的原因之一。

  统计意义上的CPI,就像人均收入或平均工资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切身感受,甚至与很多人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其实,CPI涨跌从来都是结构性的,不可能每种消费品价格以相同幅度共进退,纵观历次物价上涨,多是食品价格充当“急先锋”,如此情势下,受CIP上涨影响最大的显然就是低收入人群了。

  我们都知道“恩格尔系数”,它指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收入越低的人,食品支出所占比重越高,反之,高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则较低。所以,富人不怎么担心食品涨价,穷人则不担心奢侈品涨价,他们最害怕的是食品涨价,偏偏食品总是充当涨价“急先锋”,让他们本就微薄的收入迅速贬值,购买力急剧下降。

  CPI统计按照社会人群的平均消费支出结构来确定其统计权重,其中食品价格的统计权重为30%左右,这只是平均数字,而在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重显然高于30%,如果按照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支出结构来确定CPI统计权重,专门统计一下“穷人的CPI”,鉴于1月食品价格涨幅高达10.5%,“穷人的CPI”定然远高于4.5%的平均CPI。比如,假设低收入群体的食品支出比重占50%,则10.5%的食品价格涨幅,将会为“穷人的CPI”贡献5.25个百分点。

  由此,不同的收入人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支出结构,大概算一下自己的CPI涨了多少,正如每次官方出炉人均收入数据后,每个人都可以对比一下自己的实际收入几何。其实,一些地方的统计部门也在尝试这样做,比如北京市,除了发布年度平均CPI,还同时发布低收入阶层CPI,后者确实是高于前者的。

  说了这么多数据和概念,主要的意思是想提醒有关部门,不要被一个大而化之的平均CPI遮望眼,要考虑到平均CPI下不同收入群体实际的CPI涨幅,体谅到那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窘境,对CPI数据保持清醒头脑。一方面仍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控制CPI涨幅,另一方面仍要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晏扬)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