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千里追踪万吨农药废渣盐:江苏海天盐化的暴利生意

2012/2/10 10:38:06 来源:新浪网

  万吨农药废渣盐案发已经一年多时间,但至今流向和用途并不明晰。部分涉案省份的盐业主管部门的追查才刚刚开始,这些令人揪心的农药废渣盐是如何闯过层层关卡流入食品领域的?

  刚吃完年夜饭,食品安全的伤口上就被撒了一把盐。

  “1.4万吨农药废渣盐流入全国12个省,部分产品冒充食盐流向餐桌。”1月31日,新华社发布的这条消息被网络疯转。

  案发地在安徽阜阳,涉嫌非法制售的企业为江苏镇江海天盐化公司,而其生产原料来自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除草剂后产生的废渣。

  被查出的这种“比食盐还漂亮,还白”的“农药废渣盐”中农药“草甘膦”含量,明显高于美国、欧盟、日本农产品(11.07,-0.09,-0.81%)贸易每公斤20毫克的安全标准。

  近年来,工业盐流向餐桌在国内屡屡发生,但在流入食品领域的私盐中检出农药成份却是第一次,且“1.4万吨”这一数字惊人。据统计,镇江市年食盐消费量为1.5万吨。也就是说,假设这批非法制售的废渣盐全部流向餐桌,足够300万人吃一年。

  南方周末记者千里奔波案发地,废渣盐销售地,调查发现,尽管案发已经一年多时间,1.4万吨农药废渣盐的流向和用途并不明晰。部分涉案省份的盐业主管部门也是通过媒体报道才得知相关信息,包括最大一批6000吨废渣盐流入地黑龙江省在内,追查才刚刚开始。

  私盐案惊动公安部

  “案情能够全环节侦破有很多偶然因素。”

  2010年11月5日凌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在闻集镇两河口坝子上有人卸私盐。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一辆江西牌照的大货车正在卸货,货物用白色编织袋包装,其上标有“元明粉”字样(即硫酸钠)。

  “案情能够全环节侦破有很多偶然因素。”一位全程参与此案调查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经盐务部门现场检验,18吨“元明粉”实为不明工业盐。根据相关规定,非法经营工业盐只有超过20吨才能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前,多次面对刻意为之的“18吨”“19吨”等案情,盐政执法部门只能处罚承运人,连买卖私盐的人都无法处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