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陕西榆林米脂县老孟的红枣难题

2012/2/24 16:51:32 来源:中国科技时报

  我国红枣平均亩产不到200公斤,陕西榆林地区平均亩产只有150公斤,而老孟在山地上种枣却达到每亩1320公斤。老孟本名孟浩海,世代居住在榆林南部沟壑区的米脂县。本分的农民,却在方圆几百里的米脂山区出了名。

  老孟60多岁,在关中别人家的果园打了20多年的工,一直梦想着在家乡有一个自己的果园。

  1999年,国家开始在陕西试点退耕还林政策,老孟意识到机会来了。他从关中果园辞职回家,并动员全家承包了几个山头的大约580亩地。

  最初几年,老孟花光了自己积攒的30万元积蓄,还亏了20多万元。赔了钱,但也长了经验。从2002年开始,老孟把重点集中在山地红枣上。

  为了解决灌溉问题,2005年老孟在山上修了个水池,自己进行沟灌,果然提高了红枣的产量,但却非常费水。每年刨去灌溉成本,剩不了几个钱。

  红枣和山地让老孟犯难了。

  2006年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节水专家在老孟承包的山头上建立起了山地红枣示范区,通过应用合理需水量与实时监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和品质水肥调控技术,彻底解决了老孟的用水难题。

  如今,老孟承包的山头完全换了模样,平均亩产达到了1320公斤,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早年用管灌给地里浇水,100多亩地得20多个人。”老孟说,“管子的长度超过10米,人要抬着管子绕着果树跑,累得人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用了专家们的技术,现在500多亩地只用两个人就能灌溉完,又均匀又省水,还能抽个烟、聊个天。”老孟说。

  老孟算的是“小账”,节水技术的使用对榆林市的经济协调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的实施,为当地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

  目标: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榆林市科技局共同实施,主要探索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特色:

  通过雨水汇集解决水资源问题,通过现代微灌技术充分利用山地水资源,选择适宜山地栽植且效益高的经济林(如红枣),发展集品种、栽培、集雨、微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

  成效:

  在孟岔村的试验项目中,每亩比过去节水70%,增产30%以上;

  栽植密度由传统的每亩30株~50株提高到111株,株高降低到2米以下;

  创新山地滴灌技术,每亩灌水损失减少约10%,肥效提高28%,田间毛管寿命由原来的6年提高到20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