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新增千亿粮食产能 气象保障工程效益初显

2012/3/5 13:26:40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何孟洁报道 3月1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了解到,2011年,中国气象局加强土壤水分观测网和冬小麦增产气象保障系统建设,推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气象保障工程实施,坚持项目边实施、边应用,在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全国气象部门已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人工影响天气在保障粮食生产等方面的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说。
        2011年,中国气象局在全国24个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的800个粮食重点生产县均安装上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国家级自动土壤水分运行监控系统投入业务运行。中国气象局在国家级、冬小麦主产区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0个重点市、145个县级气象局,组织了冬小麦干旱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建设、冬小麦农用天气预报系统开发、冬麦区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建设及冬小麦增产气象保障业务服务体系软件系统设计等。
        自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重点强化了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关键农事季节和主要作物生长关键期的专题气象服务。针对2011年北方冬麦区冬旱和初夏旱、长江中下游春旱、长江流域夏季高温、西南地区夏伏连旱等灾害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气象部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监测和灾后影响评估,准确预测分析了灾害演变形势、影响区域和程度。同时,气象部门加大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在去年北方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保丰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气象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参与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均出台了专门文件或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与农业部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预警发布、调查评估以及指导基层农业、气象部门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
        中国气象局非常重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气象防灾减灾规划建设内容的组织实施,今年将在开展东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以及双季稻、北方春玉米增产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