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迈出新步伐

2012/3/9 11:31:25 来源:农民日报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黑龙江省农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以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硕果累累,亮点纷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粮食总产和商品量稳居全国双第一

  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再夺特大丰收,总产达到1114.1亿斤,商品量达到893.2亿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3.7%,均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唯一的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省农委抽调机关干部和农业专家,组成6个“抓‘三农’、促发展”工作组,深入基层抓指导,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与农民交朋友、结对子,面对面搞服务,全省有1万多名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活跃在生产一线,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使粮食生产在上年高起点上又有新发展。全省粮食面积稳中有升,实播面积达到20637.8万亩,比上年增加314.5万亩。全省水稻、玉米面积分别发展到5171.3万亩、8856.1万亩,比上年分别增加708.6万亩和1008.3万亩。全省春耕生产投入540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农村落实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682个,比上年增加149个,在4个县(市)和40个乡(镇)开展了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带动推广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面积1.58亿亩,比上年增加1300万亩。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的新格局。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增收超千元,达到7590.7元,增长22.2%,连续8年较快增长,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超过城镇居民近9个百分点,收入水平晋升全国前十行列。

  蔬菜产业迅猛发展,全省蔬菜种植面积664.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4.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56万亩和14.4万亩;蔬菜总产1630多万吨,比上年增加200多万吨。全省菜农户均收入3.6万元,比上年提高10%以上,实现了产得出、销售畅、收入增。黑龙江省第一次,也是去年全国最早发运马铃薯南销专列,在全国马铃薯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全省马铃薯市场销售顺畅,价格高于常年,也明显高于其他主产省。

  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全省渔业放养面积615.7万亩,其中名特优养殖面积281.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7.9%。

  劳务产业稳步发展,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30.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4.5%。

  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手工业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全省“一品村”发展到2100多个。

  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全省农产品(11.94,0.22,1.88%)进出口贸易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达到370家,销售市场扩大到130个国家和地区。对俄境外农业开发面积新增50万亩,累计达到690万亩,带动农民“走出去”2万多人次,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农机装备绿色食品两大重点产业壮大

  农机装备制造业快速推进。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七台河、农垦松花江农场(与哈尔滨共建)等6大农机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引进美国约翰迪尔、爱科等国内外知名的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入驻园区企业达41家,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9个,已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宽窄行步进式插秧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

  绿色食品产业全面发展。通过抓企业、上项目、建园区,全省形成了以肇东、富锦2个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为龙头,以宾西、双城等10个专业园区为基础的“2+10”园区发展格局,绿色食品主导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全省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开工项目数量、投资额度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全省绿色食品种植6430万亩,实物产量2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7.2%,实现了量的快速扩张和质的同步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绿色食品发展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现代农业建设步入新阶段

  启动了肇东、五常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农机化步伐加快,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18个;新增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63台、水稻插秧机27266台、水稻收获机4697台、玉米收获机4010台。全省农村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7%,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

  科技化水平提升,全省每个行政村培育了2个科技明白人,先进农业科技到位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能力增强,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到40%。新建水稻育苗小区2508个、大棚11.4万栋,大棚化育苗比例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有2410万亩水稻实现了统一智能浸种催芽育苗。建成了12316短信平台,建立了1026人的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全省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盐碱地种稻种草、长效抗旱节水、玉米和大豆育苗移栽等技术试验取得显著成效。在盐碱地pH值10.5和盐碱水pH值8.86以上的情况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330亩盐碱地水稻种植试验第一年就获得亩产509斤。

  合作化程度提高,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万个,位居全国第七位,带动近100万农户。合作社在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越来越重要。科技合作共建深入开展,全省县级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区达到156个、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达到820个,辐射面积9796万亩。

  一体化进程明显,全省有66个县(市、区)与垦区105个农场开展了合作共建,促进了全省农业均衡增产和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垦区向农村推广农业新技术716项,覆盖面积4000多万亩,到农村代耕、代播、代收等面积达到4052万亩。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是黑龙江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机制最活、投入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一年。全省建立了“星级评定、以奖代投”的新机制,新农村建设由试点示范向全面铺开推进。投入力度加大,探索出了政府投入、宅基地置换、村企共建、金融支持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新模式,进一步调动了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全省投入新农村“以奖代投”专项资金2亿元,撬动地方政府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长33.3%。全省市场化手段融资达76.6亿元,同比增加近2倍。建设标准提升,有3085个村开展了达标建设,相当于前两批的2.5倍,其中200个村达到四星级标准、50个村达到五星级标准。完成了一大批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能源等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涌现出了一批民俗村、生态村、安居村、畅通村、洁水村等典型群体,特别是35个重点示范村呈现出主导产业清晰、村屯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村风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三化”步伐加快,全省共启动建设1059个中心村,整合368个自然屯,吸纳12万人口。鹤岗、北安、富锦等地还在城市近郊集中建设农民社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优惠价格吸引农民入住,使农民更好地共享了城市资源,“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步伐明显加快。民生改善明显,城乡社会均等化迈出新步伐,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水平全面提高,农民参合率居全国前列,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2012充满信心

  黑龙江省委提出2012年全省“三农”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要坚持以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牵动,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化大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为整体规划和目标,以建设大水利、应用大农机、推广大科技、开展大合作为当前工作着力点,力争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00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黑龙江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全省农民正充满信心地为新的目标奋斗。

  确保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黑龙江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登上1200亿斤新台阶。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给农民吃上政策“定心丸”,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面积要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9000万亩、水稻5300万亩以上,全省要新增玉米300万亩以上、水稻200万亩以上。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现代大农机的载体作用,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增加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水平。全省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1.7亿亩,比去年增加1200万亩,努力实现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全省良种化率保持在98%以上,良种对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牢固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思想,把抗灾夺丰收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提早制定抗旱保种、田管升级、防虫灭病、促熟提质等工作预案,加强重大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防控信息。在关键农时,分作物、分区域组成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落实抗灾技术措施,提高重大农业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把促农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增长12%,比上年增加910元以上的目标。发展绿特色产业增收,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700万亩,实物总量达到3150万吨,认证产品总数达到1.1万个以上,分别比去年增长4.2%、6.8%和2.1%。落实“一村一品”项目,做大以马铃薯、蔬菜、食用菌、蓝莓、北药、蚕蜂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建设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提高质量效益,实现以特增收。全省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1500万亩以上,其中蔬菜面积680万亩,设施蔬菜67万亩以上。发展劳务产业增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通过开展“百名农民创业之星”和“百家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激发和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5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0亿元。发展水产养殖业增收,加快建设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等高产高效示范区和优质江(湖)鱼生产基地,提高水产养殖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水平。全省渔业放养面积达到72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8.9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7%和10%以上。发展外向型农业增收,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33亿美元,比去年增长8%以上。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发展到170万亩,比去年增长13%以上。在发展产业增收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产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全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抗御灾害能力。装备现代大农机,全省今年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300个,其中旱田200个、水田100个,合作社重点向规模大、农民参与多的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倾斜,向玉米、马铃薯、水稻主产区倾斜,加快推进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五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建设先进育苗设施,新建70个大中型水稻智能催芽基地,确保在春播生产中发挥作用,全省农村新增智能催芽覆盖面积1000万亩。新建标准化育苗大棚10万栋,使大棚化育秧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加强土壤肥力建设,整市整县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扩大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及耕地地力监测与建设试点,鼓励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和实施秸秆根茬还田,建立更加完善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全省农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85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水平。加快良种培育创新,科学制定推进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尽快在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玉米、水稻、马铃薯新品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切实改善乡镇公共服务办公条件,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实现“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继续推进院县共建、校市联建,完善合作共建长效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好“共建一片示范田”项目,深入推进水稻、玉米等超级良种良法大面积示范推广,实现“超级稻双增一百”和“玉米双增二百”目标。加强科技大培训,深入推进“科技促进年”活动,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等方式,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和科技稳粮增产行动,全省培训农民500万人次,每个行政村至少再新培养1~2个科技明白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扩大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在38个示范县每县开办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1000人。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协同攻关,力争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做好盐碱地种稻试验,耐寒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试验,为今后全省种植结构调整储备技术。

  推动生产方式创新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鼓励农村各类生产主体创办合作社,引导同类型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做大合作社规模。深入开展示范社和星级管理评定活动,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发展实体经营,提高经济实力。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到2.4万个以上,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好国家级克山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创新土地规模经营制度改革试验项目,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试验和制度创新,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子。大力推进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引领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推进场县合作共建,进一步提升产业共兴、设施共用、科技共建、服务共享、人才共育的层次和水平。全省场县共建代耕、代种、代收面积要突破5000万亩。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继续实施大项目、大园区和大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农机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大项目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快大园区开发,加快大企业发展。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55户,到年底,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和农机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2760亿元和70亿元,同比增长35%和40%以上。加快产销对接,提高黑龙江省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今年开始,农委系统要组织好在北京、上海、广州举办的绿色食品展销周活动,并在3地建立黑龙江绿色食品销售中心。力争今秋开通马铃薯南销专列20列,比去年增加两倍以上。

  完善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

  继续完善和创新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以奖代投”推进机制,引领各项建设健康有序开展。全年力争建设“五星”级村50个,“四星”级村200个,“三星(微博)”级村1000个。突出农房改造,完成22万户的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其中整村推进200个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优先建设规划完善、产业发达、特色鲜明、一体化特征明显的中心村,集中打造一批吸纳自然屯、体现城镇一体化发展的高标准示范村。发挥好现有新农村建设帮建资源的作用,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继续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新农村制度,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黑龙江农业战线广大干部 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进一步群众对做好新一年的“三农”工 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作充满信心,将深入贯彻落实中 创新创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 党的十八大献礼!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