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揭秘鹅肥肝:每天强饲4次变脂肪肝 破损鹅肝做鹅肝酱

2012/3/16 14:33:39 来源:食品伙伴网

    饲养环境肮脏不堪、填鹅过程惨无人道、仿冒国外品牌和标识,这样的“鹅肥肝”你会吃吗?

  近日,几家NGO(非政府组织)在北京联合曝光了山东圣罗捷畜禽产业有限公司、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鹅肥肝生产过程。

  圣罗捷公司对外宣称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吉林正方公司是第29届奥运会食品供应商,正试图“打造中国鹅肥肝第一品牌”。

  鹅肥肝被誉为西方的美味佳肴和高级营养食品,但整个生产过程少人知晓。

  鹅进入成熟期后,会被天天关在笼子中。填饲时,工作人员把一个20厘米~30厘米的铁管,直接捅进鹅的喉咙深处,几公斤的玉米和其他饲料的混合物,从这个管道填塞到鹅的胃里,每只鹅每天都会被强饲4次。

  约18天后,一副比正常鹅肝肿大6至10倍的脂肪肝便“大功告成”。之后,鹅肝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破损的鹅肝会被碾碎制成鹅肝酱。

  多年来,培育鹅肥肝所必须采用的强饲法在国际上一直饱受争议。

  肥肝产品质量堪忧

  “我国自1981年鹅肥肝初试成功至今,鹅肥肝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畜牧业协会家禽业分会鹅肥肝产业联盟秘书长陈耀王研究员说。

  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的鹅肥肝产量500余吨,位居匈牙利、法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陈耀王2007年曾预测,预计2007的产量可达700吨以上,超过法国,居世界第二位;如进展顺利,到2010年前后,我国的鹅肥肝产量将达到1500吨,超过匈牙利,而占世界首位。

  中国畜牧业协会家禽业分会鹅肥肝产业联盟2007年发布的《中国鹅肥肝产业的现状和对策》报告称:“随着欧盟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对填鹅肥肝做法的强烈谴责和压力,匈牙利的逐步减产和以色列的停产,西方鹅肥肝生产的重心必将逐渐东移,而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大国。”

  陈耀王说:“随着我国鹅肥肝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他举例说,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中小企业一哄而上”。以国内鹅肥肝的主要产地山东临朐为例:2004年前仅一家大型的圣罗捷公司,2005年新增加3家中型企业,2006年发展到50多家,而全国竟达150家之多。

  最让陈耀王担心的是“肥肝产品质量堪忧”。

  “鹅肥肝不能煮得时间太久,往往都是半生不熟就吃的,因此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他说,但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既缺乏必要的设施,也不懂卫生要求。

  “我从南到北看过一些企业,在废弃的猪圈或塑料大棚里填饲、屠宰,用松香脱细毛,把屠体放在露天的污水池中‘预冷’,不管卫生质量,只要取出肥肝,就能卖个好价;更有甚者,为了使肥肝外观好看,用化工原料漂白,这种肥肝在国内销售都质量堪忧,更何况出口?”陈耀王说。

  四川广安朗德鹅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蒲耀澄也透露了我国鹅肥肝生产的真实状况:目前国内大部分采用的是笼填、立式填饲机、一人操作,也有个别企业采用从法国引进的自动填饲机,这种填饲机的优点是采用半流质的玉米糊,减少了伤残率,定量填喂,提高了劳动效率(每人每小时可填500只),但缺点是平均肝重低,个别肝不成熟,大肝少(500克~700克),国内市场700克以上的大肝要比普通肝价高10%以上。

  “现在行业无序竞争、自相残杀的现象已经显现,行业洗牌几年内就将出现。”蒲耀澄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