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2012/3/22 13:51:47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22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系统。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取得了积极进展,2007年以来投资27.9亿元,加固堤防51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7座,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3处,新建灌区渠首1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73万亩、水田17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95.5万亩。但由于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目前还存在农田水利工程标准不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旱涝洪涝灾害频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

  今后,我们要抢抓国家和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以开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市情水情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施五大类268项水利重点项目,规划投资224.6亿元,为全市粮食总产在100亿公斤基础上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大中型泵站、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着力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十二五”期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480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大型喷灌226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00万亩。

  加快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施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除涝、抗旱应急水源等工程建设,加快提高城乡防洪、除涝、抗旱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嫩江干流堤防综合防洪能力达到30年至50年一遇标准,齐市城区堤防达到100年一遇,重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达到20年至30年一遇,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建立,农田除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

  加快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农田灌溉渠道硬化工程建设,地表水灌溉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及扎龙、哈拉海湿地等重要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加快滨水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及城市水系统生态环境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5万亩,治理程度由42%提高到49%。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体系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投资的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企业、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建设,鼓励农民以筹资筹劳的方式兴修农田水利。合理安排使用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涉水资金,用于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防洪保安、水资源、污水处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和水土流失防治等水利规费征收力度。

  加快现代水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利法规体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城乡涉水事务、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和安全等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全面提高水资源与水质监测、水利工程运行调度监控、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建立地下水位、水功能区纳污、工程可供水量预警管理机制。深化水利改革,明晰工程产权,建立健全工程管护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和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强化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