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食话实说:“可乐致癌”是真的吗

2012/3/27 10:35:15 来源:食品伙伴网

    最近,可乐再次遭遇"致癌危机".美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CSPI宣称在可乐中发现了大剂量的致癌物4-甲基咪唑,并以此向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施压,要求禁用含有该致癌物的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在可乐中产生特有的黑色,由碳水化合物经过高温加热而得到。4-甲基咪唑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物。科学界对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研究相当充分。按照国际标准,一个成年人长期每天吃10克以上可乐中用的那种焦糖色素,对健康都没有影响。因为它只是色素,用量有限,所以在食品中也就用不着"限量".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等都允许广泛用于食品中。

    4-甲基咪唑"致癌"的担忧来源于2007年的一项动物实验。在那项实验中,高剂量的4-甲基咪唑使一些种类的老鼠发生了癌变。这项研究没有提供致癌的机理,也无法推知在人体中的情况。

    对这种不确定性较多的研究结果,不同的专业人员和机构会基于不同的"假定"来推测对人体的影响。美国加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的推测结果是"平均每天吃16微克4-甲基咪唑,一生的致癌风险会增加十万分之一".这个"每天16微克"的"安全标准",低于人们从可乐中摄取的量。这也就是CSPI"致癌指控"的依据。

    加州的规定不仅受到了食品行业的质疑与反对,也没有得到其他权威机构的认同。FDA的发言人说他们"不认为这种物质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任何直接危险",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下1000多罐可乐时,才能导致那项实验中类似的致癌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也在2011年发表了一份"科学观点",对焦糖色素安全性进行了"重新审查",结论是其中的4-甲基咪唑"不是问题".

    含有 4-甲基咪唑的焦糖色素并不只是用于可乐。按照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它可以用于糖果、饼干、调味料、饮料、酒、烘烤食品等二十多类食品中。

    可乐本身不是一种好的饮料,仅仅是一种"好喝的水"而已。不喝,并没有什么遗憾;要喝,也不见得有什么危害。套用一句FDA常说的话:根据目前的信息,消费者没有必要去改变自己喝不喝可乐的习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