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禁用渔药—喹乙醇

2012/5/7 12:10:34 来源:新浪网

  喹乙醇属喹啉类药物,又称喹酰胺醇,商品名为倍育诺、快育灵。外观性状: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微溶于水。化学名为2-[N-2-羟基-乙基]-氨基甲酰 -3-甲基-喹噁啉-1,4-二氧化物,分子式为:C12H13N3O4。

  喹乙醇是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生长剂,少量使用,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的生长速度。然而喹乙醇又具中等以上的蓄积毒性。鱼类长期食用含喹乙醇的饲料,会造成蓄积性中毒, 是引发“鱼类应激性出血、腹水综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会给水产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人们食用具有残留喹乙醇的水产品会造成耐药性,导致肠球菌广为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另外对人也有潜在的三致性,即致畸形、致突变、致癌。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05版)和《NY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相关法规标准明确规定,严禁作为抗菌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用于水产养殖生产,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限量标准为不得检出。

  鱼类应激性出血(腹水综合症)症的诊断

  水产养殖户若遇到以下类似发病情况和症状,结合化验饲料和鱼体喹乙醇含量,找水产专家即可诊断。

  一、发病特点

  1.发病鱼不分大小。尤其是以鲤鱼成鱼发病率、死亡率为高。

  2.发病鱼长得快。在池塘或网箱中,发病鱼往往比不患病的鱼长势快、体型肥大,而个体瘦小的鱼患病较轻。

  3.发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峰期为7一10月,水温在25℃以上时多发。发生应激性出血的鱼在水温逐渐降低情况下,其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4.发病具有突然性。在发病前鱼体往往无异常表现,游泳、摄食均正常,而当受到应激因子的刺激时,往往在几分钟、十几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并且很快死亡,反映出鱼的抗应激能力极差,不耐拉网,不耐运输。刺激其发病的应激因子有鱼的分级转池、转箱、销售时的拉网捕捞和长途运输,以及水温的骤升骤降等。

  5.发病池塘模式多为驯化精养塘。以喂养价值高的饲料为主的池塘或网箱发病率尤其高,而在养殖密度较低,饲料品质较“差”,粗纤维含量较高的养殖条件下极少发生。

  二、症状

  多数情况下,鱼体没有明显的异常,一旦拉网、捕捞、运输、鱼体则表现非常敏感,极度不安,跳动剧烈,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鱼体腹部、头部、嘴角、鳃盖、鳃丝和鳍条基部都显著充血发红和出血,严重者大量的鲜血从鳃盖下涌出。病鱼特别不耐长途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大批死亡,即使未死,也表现为生命垂危,全身变为桃红色,鱼体发硬,最终死亡或失去商品价值。

  解剖可见腹内积有大量血水,肛门轻度红肿,胆襄肿大,脾淤血肿大,呈紫黑色,肝胰脏肿大,质地变脆,颜色异常,肠道轻度充血,严重时肠一节一节断开,断开处向外翻卷。撕开鱼皮,可见肌肉鲜红,呈明显的“红肌肉型”出血症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